关于新时代加强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实践探索报告.docx
《关于新时代加强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实践探索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时代加强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实践探索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新时代加强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实践探索报告XX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以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为契机,聚焦党建工作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建设,对标“七个有力”,着力培养一批标兵样板学生党支部,切实打通党建工作“最后一公里”,不断推进学生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打造更有温度、更加凝聚、更好服务师生的战斗堡垒。一、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现状1.高校学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1近年来
2、,XX市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有队伍、有活动、有阵地、有制度、有保障五个方面,不断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学生党支部整体功能明显提升。2.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加强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是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途径,学生基层党组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重要载体。2-3近年来,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断充实壮大,高校高度重视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同向同行的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度融合的“大思政”工作队伍,协调推进辅导员、思政理论课教师、
3、党务工作者、关工委老同志、知名校友等资源有机整合,不断推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二、加强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做法1.强化政治功能,为党建工作品牌“固本”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建立覆盖全院师生和工作的党的全面领导体系,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的制度体系、党委落实主体责任工作体系,确保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融入到教书育人全过程。打造示范性、带动性、引领性、先进性的学生工作团队,积极参与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示范培训班等专题培训,依托周例会制度开展辅导员工作专项学习研讨、专项理论学习,期末结合学生日常管理、专项业务工作开展述职汇报总结及立项规划工作,以
4、身作则上好爱党、爱国“思政课:在学校内率先成立服务学生党员培养与发展的学生党建工作中心,做好学生党建工作,在全面梳理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细化工作,重点抓好党建工作宣传与思想引领、党员发展与骨干培训、党支部活动指导与促进三方面工作。第一,严把党员发展关,构建“党班团”一体化建设模式下的学生党员培养发展新模式。以班团组织为单位做好入党启蒙工作与新生教育的融合工作,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对党的正确认识,做到早宣传、早选苗、早培养、早发展;协同做好专业认知教育,以低年级入党积极分子为重点培养对象,将党组织实践活动与课程专业相结合,将党的先进理论与所学专业知识相融合,提高专业自信心及文化认同感;优化
5、培养机制,让高年级成熟可靠的优秀党员骨干同低年级学生党员结对,定期开展党校学习和系列活动,建立更为完善的全过程学生党员培养发展模式。第二,严把党员监督关,加强支部对党员的监督管理。严格用党章党规规范党员行为,教育广大党员在日常生活、学习科研中做好表率作用。高标准、严要求落实组织生活会、网络述责测评,深入开展全体党员“承诺、践诺、述诺、评诺”活动,提高党员的党性自觉和行为自觉。第三,严把工作章程关,构建党员成长教育机制。制定支部在组织结构、党员发展、组织生活、思想学习、党费收缴、活动参与等方面的工作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流程开展工作,并进行年度的量化考核。实行“老带新”“一对多”的成长教育机制,鼓励
6、党员带领党支部在政治引领、规范组织生活、团结凝聚师生、促进学院中心工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党员在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更快、更好成长。第一,全面系统学。学院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生党支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确保党支部和全体党员把牢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守政治原则,时刻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第二,创新形式学。扎实开展党员轮训与党支书培训,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形成个人自学、骨干领学、专家导学、研讨助学、实地研学“五学”方式,
7、提升学习成效。邀请学院领导每学期至少讲一次党课,支部书记每学期作一次报告,开展“青春告白祖国”、过党员“政治生日”、入党初心分享等活动,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永葆其思想立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第三,丰富载体学。建设“院楼读书角”学习平台,配套建设党史党建专区,组织开展领学领读、交流研讨等;设置“诵经典、谱新篇”主题读书月,开展“用脚步丈量青春、用汗水庆祝百年”百公里接力跑活动,教育引导支部成员牢记入党初心,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开设“中共党史1921-2021”宣传专栏,拓宽学习平台,充分利用线上党员学习教育资源;落实党员学习评比制度,在支部营造强思想、争先进的好学向上之风,提高学生党员的学习主动
8、性。4,融合专业发展,为党建工作品牌“铸魂”依托“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协同专业导师力量,着力培养学生党员创新创业意识,为学校“三大赛”培育孵化持续输送新鲜血液,鼓励学生党员积极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助力学院“双创”工作发展。组建寻访实践团,助力矿业工程一流学科建设,深入探究学院的发展历程和百年来中国矿业的发展道路,探寻矿业学科百年发展历程中的特色党史故事、先进党员事迹,记录历代北科人为矿业学科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及榜样典型和感人事迹,提升党建与专业学科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效果,为院史的挖掘整理和宣传积累了大量素材和经验。学院首批成立五个研究生科研梯队党支部,覆盖五个专业,逐步建
9、立完善研究生梯队党支部建设方案。5.突出服务育人,为党建工作品牌“赋能”学院致力于建设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平台,展现当代学生党员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为社会办好事,打造服务型的支部战斗堡垒。党支部积极开展调研实践,组织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深入偏远贫困地区支教,在亲身实践中体验国情、社情、民情;开展“战疫情、我先行、党员亮身份”系列活动,为学生党员提供承担防疫工作的平台,鼓励党员积极投入抗疫志愿活动;以学院“沃土”学生素质发展工作室为依托,组建学风引领团和宣讲团、课程答疑团、竞赛指导团四支党员朋辈讲师队伍,推进“党建引领学风建设”模式向纵深发展,激发学生党员
10、先进示范效应,带动学生综合发展;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及文艺汇演、XX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党和国家重大活动为契机,鼓励支部成员参加并组建宣讲团,进行事迹报告宣讲,以亲身经历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将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支部活动中,讲好“青春故事”、弘扬“红色旋律”,引起广泛共鸣,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三、加强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突出优势1.建设素质过硬的学生骨干队伍,推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本科生党支部50%成员专业成绩在年级前30%,通过助学活动实现年级挂科率下降2个百分点;学院优秀学生党员荣获“全国百名研究生标兵”;多名党员积极投身抗疫行动,得到当地政府
11、颁发的证书及寄来感谢信;近30人参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及文艺汇演等重大活动,实现志愿服务精准对接,形成崇尚先进、争做先锋的良好风尚。2,构建多层次的实践育人平台,促进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支部为单位,组建13个支教实践队共140余人奔赴全国八省区的偏远贫困地区支教,活动被学习强国、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报道,总计超千万阅读量,获评学校社会实践十佳标兵、金奖团队等荣誉;与海淀区图书馆(北馆)、XX金港场道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等单位签署共建协议,聚焦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锻炼等方式,在实践中引领学生党员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新时代风采。3.打造具有学院
12、特色的专业文化品牌,推进党建引领文化育人依托学生党支部成立的“百年矿业”寻访实践团,完成编撰院史1部、院友访谈录1部、转化论文研究成果2篇。党建与专业学科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效果得到提升,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着力服务矿业工程一流学科建设和助力学院“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在年级、学院范围内营造热烈、持续的爱党、爱国、爱校文化氛围,团结凝聚广大学生,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县域实践探索以XX县为例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伴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建设美丽乡村的号角已经吹响。美丽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
13、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乡村建设的重要考核指标和实践目标,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支撑。各县域必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三农”工作发展,实现美丽乡村目标。各县域应该将如何为农民创造生态宜居环境、如何推动乡村经济良好发展及如何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其工作重点,不断探索前进。XX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是新疆昌吉州的农业大县,县域总面积19300m2,辖9镇6乡。现有耕地147000m2,是全国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标兵县2。XX县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2013至2022年XX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223元上涨到22773元;县域内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县域经济稳步上升;乡村
14、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因此探寻总结其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经验对国内其他相似县域的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1 .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概述1.1 历史脉络2003年,浙江省开展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基础,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践。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战略,指出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奋斗目标,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其中特别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通过建设美丽中国来实现中华民族的长久发展4。2013年12月,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乃至中国梦的重要环节被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
15、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5o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2014年,我国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各地美丽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2015年,我国发布美丽乡村建设指南,阐明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国家标准。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阐释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要求,而且为新时代乡村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新时代乡村建设面临新机遇,产生新矛盾,提出新要求,人民不
16、再是满足于简单的物质需要而是追求多样的高品质供给。美丽乡村建设进入了追求绿色发展、生态和谐的新阶段。美丽乡村建设思想擘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美好乡村的蓝图,回应了广大农民对高质量美好生活的期许。1.2 基本内涵“美丽乡村是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五美齐全的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目标应当是满足五美的发展要求,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着手长期推进”7。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建设工程,主要包括产业、治理、文化、生态及居民生活五个方面。第一,产业发展方面。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点绿成金理念,从而实现经济富裕与生态优美的共生共赢。县域要坚持繁荣乡村产业,促进产业
17、升级,实现乡村经济的增长。第二,治理建设方面。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完善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合理运用法治、德治、自治和智治的“四治”理念,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乡村和谐发展。县域要推动“四治”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德治引领作用、自治自发作用以及智治支撑作用;同时要加强乡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强化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基层的领导能力。第三,文化建设方面。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推动乡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县域要加强乡土文化与乡村风俗的研究,设计一系列喜闻乐见的艺术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第四,生态环境方面。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县域要大力普及生态农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时代 加强 高校学生 基层党组织 建设 工作 实践 探索 报告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75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