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
《市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市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先行区建设,聚焦全国重要的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建设需求,根据*省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一、人才事业发展回顾与形势分析(一)“十三五”时期人才事业发展主要成效回顾“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的整体要求,聚焦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面临经济转型、人口集聚能力不强等多方压力,保持了人才事业发展稳重有进的良好态势。五年来,人才“第一资源”战略地位
2、更加突显,人才资源规模、质量稳步提升,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更加有力,人才引领发展效能加快释放,人才发展环境日益优化,特别是在双招双引、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柔性引才用才等方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经验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进*“十三五”各项重点任务目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 .人才工作战略地位不断巩固提高。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建立健全党委(党组)人才工作责任制,推动市、县(区)委书记围绕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重大项目谋深抓实地区重点人才项目。2017年以来,先后推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高新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院士专家*行活动”“海外学子*创业行”等*个书记重点人才
3、项目取得显著成效,各级党委“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全面压实。以“任务书+时间表”的形式制定印发全市年度人才工作要点、明确责任单位,及时调整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修订工作规则,人才工作议事机构、议事程序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构筑齐抓共管格局。2 .人才队伍规模稳中有进,质量明显提升。截至“十三五”末,总量约*万人,较2012年末的*万人增加了*万人,增长率为*%,年均增长率为*%;较2017年末的*万人增加了*万人,增长率为*%,年均增长率为*%;占全市人口比例达到了*%,较十二五末期提升了*个百分点。按照六支人才队伍划分,党政人才*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万人,占*%;专业
4、技术人才*万人,占*%;技能人才*万人,占*%;农村实用人才*人,占L7%;社会工作人才*人,占*%。围绕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聚力人才创新培育,建立*名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全市发明专利累计授权*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量为*件,较“十二五”末增长部。目前,全市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人、长江学者*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人、兴辽英才*人、省领军人才和优秀专家*人、省杰出科技工作者*人、省级高技能人才*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人,获评人选在研究领域、学术水平、年龄结构等方面实现了逐年突破和提升。3 .人才政策机制创新更加有力。着眼打
5、造更具竞争力的政策体系,制定出台*市集聚人才政策,全市每年引进集聚各类人才月*名,政策引才聚才成效进一步显现。出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人才管理简政放权,涉及人才管理审批职能全部实行“一站式”服务。下放用人自主权,2016年以来教育、卫生系统累计自主招聘紧缺专业人才*余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合理界定和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新组建*个系列(专业)高级评审委员会,农业、卫生、工程等系列的副高级职称进行自主评审,*职业技术学院被列为首批自主评审单位,评价“指挥棒”效能进一步优化。4 .人才引领发展优势加速形成。大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
6、才智资源互通共享,着力搭建优质科创载体。截至“十三五”末,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以下简称R&D)占GDP比重达到*%;培育瞪羚企业*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家,较2015年翻两番;科技型中小企业*7家,是2015年的*倍。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成效显著,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家,较2015年翻一番;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旋转导向系统”、“高品质针状焦”“移动智能终端核心组件”、“样品种选育”等*余个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承接省级科技特派团*个,为基层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搭建人才服务“三农”的高效平台。年均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攻关*项、转化科技成果*项以上,人才集聚效应逐渐凸显,高端
7、人才数量快速增长,累计引进高端创新团队*个、新培育研发团队*个,引进和培育各类创新人才*人,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人。5 .人才发展生态持续优化。分层分类推动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市、县(区)211名领导干部经常性对接联系专家人才*名,积极听取专家人才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帮助协调解决问题*余项。围绕人才创业协办、安家落户、子女就学等方面推行高质量、全覆盖服务,探索解决人才困难问题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全市高层次人才就医“绿色通道”,人才“安心安身安业”保障有力。设立“*人才”微信公众号,人才政策解读、人才动态发布、人才事迹推介、人才招聘信息、人事代理服务实现“一站直达”。积极整合人才培训优势
8、资源,每年举办高层次人才国情省情市情研修班,人才团结引领效应逐步显现。推动“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常态化,在市级媒体设立宣传专栏,全社会爱才敬才氛围日益浓厚。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全市人才事业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人才外流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人才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相对匮乏;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彻底,人才政策精准度不够、落地率不高,用人主体内生动力和人才活力还需进一步释放;人才干事创业平台建设有待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少,创新型企业少,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低于同类型城市,
9、产业对人才的吸附力不强;人才服务保障水平有待提升,人才服务供给与人才日益增长对优质服务的需求还不匹配。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强化攻坚克难,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二)“十四五”时期人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开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的重要时期,也是地区发展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时期。全市人才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准确把握*转型发展所处阶段特征和目标要求,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服务发展大局,不断开创人才优先发展、创新发展、引领发展的新局面。1 .人才优先发展
10、战略导向更加鲜明。*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把人才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首次将“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作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重要内容鲜明提出。2018年9月,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提出要多方面采取措施,创造拴心留人的条件,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2019年8月,总书记来东北考察一年后,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突出强调,东北振兴的关键是人才。2021年9月,中央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对人才事业发展做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发出新时代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动员令。2022年7
11、月,*总书记到*考察,指出*要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奋力开创*振兴发展新局面;强调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要格外重视创新环境建设,充分激发青年人创新创造活力。市委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强化“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兴人才就是兴*”理念促进人才在干事创业中“挑大梁”“唱主角”“出头彩”。2 .国际国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从国际形势看,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人才资源竞逐态势将直接影响全球产业体系重构,诸多国家为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将进
12、一步加大人才投入,调整人才策略,加大国际人才引进。从国内形势看,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将发生深刻变革,人才竞争将从政策资金首位要素向政策资金、事业平台、服务环境等多方要素均衡发展转变,各地将紧紧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密集构建更具开放性的聚才用才网络,区域人才事业发展将呈百舸争流之势。从省内看,*等地人才制度优势和竞争力显著增强,人才“虹吸效应”越发明显,而盘锦受制于经济体量、产业结构等因素,引才内生动力明显不足,高层次人才总量与振兴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缺口,一些抓人才工作的思路、观念还需要进一步解放和转变。3 .经济新常态催生人才发展新质态。总体来看,我国经济虽然保持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但结
13、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就*而言,地区发展还没有度过“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转型振兴任务更趋严峻和紧迫,急需在产业升级、动力转换、创新驱动等方面注入人才发展动力,逐步建立“人才聚、产业兴”的良性循环。这是人才工作服务振兴的直接切口,这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事业发展的新态势。目前看,中央各项利好政策叠加释放,省委关于加快石化及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建设等重点工作的有力倾斜,为*推动城市转型、推进接续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广阔空间,也势将为*引才聚才开启更广阔、更畅通的交流通道,形成对各类优秀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工程技术顶尖专家等稀缺资源的
14、强劲吸附效应。二、“十四五”时期全市人才事业发展基本思路(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及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市八次党代会及市委人才工作会议部署,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统筹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动,进一步加大人才开发力度,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实施、人才发展环境优化向纵深推进,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15、先行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管人才。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团结凝聚各方面优秀人才投身高质量发展大局。健全党管人才工作机制,提升党管人才科学化水平,加强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引导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人才工作,统筹、盘活各类人才资源,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坚持引领发展。锚定“一带双创”的战略目标,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到最优先的位置,将人才工作嵌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聚焦全市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骨干企业需求,科学谋划人才事业发展举措,促进人才规模、结构、质量与全市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
16、深度融合,全面提高人才要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实现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机制创新。突出问题导向,深入推进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着力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有效遏制人才流失,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人才发展生态。坚持科学统筹。坚持“四个面向”,以高素质高水平科技人才为重点,协调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资源开发,补齐人才短板,加快构建更加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培养集聚体系。坚持以用为本。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不唯地区,柔性引才”
17、“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加快集聚、培养、开发各领域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平台,进一步构建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新格局。(三)主要目标到“十四五”末,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更加突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更具活力,人才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人才环境生态更具吸引力,力争人才规模、结构、质态、效能等人才发展指标在“十三五”基础上有所提高。人才总量持续壮大。到2025年,人才资源总量力争由“十三五”末的41.6万人增加到43.4万人,人才资源总量占人力资源总量比例力争由16.5%提高到20%,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才素质大幅提升。到2025年,全市
18、拥有取得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总量突破3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0%以上。柔性引进使用的国内外专家人才数、入选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人数显著提升。人才结构更趋合理。各类人才在产业、行业、区域和不同类型经济组织的分布明显改善,重点围绕石油及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支柱产业集聚培育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建成一批人才发展高地。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成为引领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和动能转换的关键因素,到2025年,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达到56.7人,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件,当年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达到20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不少于7
19、亿元,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数量突破60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超过245家,雏鹰、瞪羚企业130家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7%以上。人才生态逐步优化。到2025年,全面建成有利于人才活力竞相迸发、人才事业蓬勃发展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人才“第一资源”战略地位更加巩固,全社会识才爱才敬才氛围日趋浓厚,“近悦远来”聚才效应更加突显。三、“十四五”时期全市人才事业发展重点工作与主要任务(一)聚焦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重点区域,着力建强经济发展“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式人才支撑队伍1 .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集聚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紧抓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重要战略窗口期
20、,瞄准*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化“靶点”,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努力集聚、培育、储备一批能够突破重大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研发成果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市场潜力与产业化能力,能够推动*产业跨越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聚焦石化及精细化工、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粮食生物科技等领域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由企业发布“榜单”,吸引高校院所科研团队来“挂帅”,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鼓励企业通过顾问指导、挂职兼职、项目合作、退休返聘、联合攻关、“候鸟服务”、成果转化等方式,柔性引进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和人才。实施“项目+团队”的“带土移植”工程,通过开展科技招商、举办成果对接活动等方
21、式,将市域外高端人才连同其团队、项目、技术等整体打包,来我市解决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卡脖子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难题或创办科技型企业。2025年,力争组织实施“卡脖子”技术攻关30项以上,实施“带土移植”项目30个以上。2 .围绕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加快引进培养高水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坚持需求导向,建立实施“企业培育+人才培养”联动互促机制,围绕培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全面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建设,着力引进培养一批既懂科技又懂市场,站在产业科技前沿,在同行业发挥先导性、引领性作用的高水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依托知名企业和重点项目,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才 发展 十四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75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