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项目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总结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建设项目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总结报告一、项目基本情况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是学校最热门专业,全日制办学有普通中专、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升本创新班、订单培养等办学形式,全日制在校生1605人。专业教学质量高,毕业生综合素质高,深受企业及同类高职院校欢迎,专业“订单”形式为三二分段培养及工作室订单培养,三二分段培养逐年递增,2023年订单培养比例达89%。生均实训设备总值2万,满足各类学生学习需求。2023年专业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21%,应届毕业生初次对口就业率98.64%。自开办以来已经发展成为全省中职学校同类专业中声誉最高、招生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品牌专业,为广东培养企业急需造价人才,服务粤港澳
2、大湾区建设。表1专业近三年招收全日制学生及订单培养情况表年度全日制学生人数订单班人数订单培养率三二分段工作室订单班2021503人数297人数2069%20225264402087%20235764922089%合计16051289表2专业现有实验室设备及面积情况表实验室名称面积实验主要设备设备价值(m2)(万元)建筑材料实验室557BlM综合实训室150钢筋工艺实训室794工程造价信息化实训室300招投标沙盘实训室150安装造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训室100虚拟仿真实训室30MBC、MRC实训室144工种工艺实操场3000计量与计价实训室200校企合作工作室300专业机房3060合计8785二
3、、项目建设情况(一)完善专业建设管理机制为适应国家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需求,学校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了由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专家、教育教学专家、课程专家、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专业专家论证会、专业研讨会,专业调研,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促进专业链和产业链有效对接,满足专业结构与布局的优化。根据学校师资、生活与教学配套、专业发展等因素科学制定在校生规模。1 .成立了由企业专家、教育专家、课程专家、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专业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战略研究,提出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的意见和发展规划。依托
4、广东省工程造价协会,与八家企业高层,就搭建协会、企业、学校三方平台,联合职教集团共同建立专业(技能)方向动态调整的论证、决策机制,达成了合作的意向,多维度拓展校企合作的内容与形式2 .与企业合作开展专业调研与课程体系构建项目,通过搭建人才培养方案动态管理平台,借助大数据分析、统计分析等手段完成对本专业关联度排名前20的岗位,及岗位对应的学历、工作经验、能力需求等特征数据的分析,为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提供数据支撑。3 .完成工程造价“双精准”示范专业专家论证会,确立了任务目标;4 .建设期内面向企业高管、员工、毕业生、专业教师、在校生开展问卷调研,根据市场人才需求,优化岗位培养目标,提出培养策略;
5、线上线下共走访了省内省外19个建筑类企业,浙江建院、四川建院等3间同类院校,开展行业发展趋势和专业建设调研,根据国家职业岗位分类、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人才市场需求等因素,明确专业定位。5.2020、2021年先后开发两个专业新方向:“安装计量与计价方向”与“建筑信息建模与管理方向”。完成了专家论证会、调研,成功申报,顺利完成招生任务;校企共同理岗位对应的知识及技能,形成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并先后完成与省建院的对接,形成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2022年开办升本创新班,为本专业学生打通中职升本科的渠道。6 .按照学校专业动态调整和决策机制实施方案,依托人才培养方案动态管理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对人才培
6、养方案进行诊断,形成动态调整。完成2019、2020、202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正,增加BlM技术、装配式技术相关课程,及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规范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二)改善专业教学条件专业持续建设基本覆盖本专业核心课程、主干课程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程等优质数字化资源,实现校内开放、校外共享。疫情期间由于线上课程资源较丰富,保证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效果。为促进学生实践教学,强化职业技能,加大校内专业实训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使实训项目及计算机机位基本满足教学实践需求。在原有校企合作项目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课堂实践以及顶岗实习需要
7、,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1.已搭建本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库获省厅推荐参加国家教学资源库评审。同时与省建院共建共享中高职衔接的工程造价专业资源库;7 .完成了2门市级精品课程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BIM软件应用的建设,并通过评审,至此,专业共建有5门市级精品课程。新立项2门市级精品课程装饰工程构造与识图、建筑智能化识图与施工;通过校企共同设置课程内容与标准,确立基于造价员岗位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达到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8 .完成了建筑信息模型BlM建模等4门专业核心课资源库的建设;根据造价清单、定额等行业标准、规范的更新,及时调整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的结构
8、和内容,完成5门已建的课程资源的数字化升级,完成招投标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等6门虚拟仿真课程资源的建设,始终保持教学内容与最新的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的精准对接。9 .在智慧职教MOOC开设2门在线精品课程,其中建筑信息模型BIM建模已完成第五期教学,促进了省级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顺利完成了中期验收;10 公开出版“互联网+”数字化创新教材BIM建筑模型的创建和应用、数字教材BIM建模技术与应用基础及对接1+X职业技能标准的教材8本;11 建成BIM、工程造价信息化等3间实训室等及2间工程造价工作室,机位增加180个;2023年再次升级BlM综合实训室,建成安装造价电气实训室,购置了141台图形工作站
9、;12 完成广联达软件GTJ2018360个节点的升级;完成实训模拟软件一双屏多媒体互动教学平台建设;完成BIM土建计量实训软件、市政工程造价软件购置,基满足教学实践需求。13 与24家广东省的大中型建筑及造价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校企合作规模达87家,满足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需求。通过校外顶岗实习,在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最终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三)提升专业校企精准对接培养水平以“岗”定“标”,构建全链条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工程造价工作室,对粤港澳大湾区工程造价相关产业链
10、上下游企业进行调研,获得企业典型工作岗位和专项技能要求。按照岗位职责岗位能力一培养标准课程标准,校企共同开发科学规范、院校可借鉴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定期邀请行业代表型企业和地方知名企业对关键岗位的专项技能需求进行研讨论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总体设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根据建筑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和专业拓展模块。专业实施“双证书”教育,2019年批准为首批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2020年获批1+X”建筑工程识图”证书试点,2021年获批1+X”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证书试点。以产业、岗位
11、的实际需求与未来发展需求为依据,推进“1+X”技能等级证书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课证融通”的实施,构建了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岗位引领,课证融通,实践教学相结合”课程体系,1+X试点工作成绩显著。遵照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行业标准以及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实践教学的培养质量。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与工匠精神培养相融合,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技能竞赛屡获佳绩。高层就业升学顶岗实习1X 证书专业建筑工程识图(初级)、1+X建筑信息模型BlM (初级)、1+X鼓1+X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初级)建解瞅雕、歌工程解ms
12、、绿色歌、.就赏林 鳏工稻摊去规建策造价方向建筑信息模型与I1方向安装计量与计价方向公共法识 图L鳏工程计量与计价2.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3,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建)4健筑信息鲤BIM5,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 材料L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2 ,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安装)3,建筑信息型BlM4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SS5,安装工雕工工艺I砌S感躁酬2.建筑工程施工图识读综合实训3.安装工程施工图识读综合实训建筑 工程 施工1.安装工程预算综合实训2.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综合实训 (安装)3.安装工程施工图识读综合实训 构造 与识 图1翻装懒斯合觌2.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综合实训 (i)3.建筑工雕工图识读
13、综合实训建筑 CAD党史新帼史除开放电社会主媛殿、中物诱侬晚婚作、国毅翎 育、职蚁的酗S导、创解业教育建筑 构造 与平技术 及组 织L建筑信息模型(BIM) 2.BIM技术工程 38M造价软件应用 4.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5 工颉目管理安装 工程中层分立公共语文数学魅外语历史信息劳动信息体青与技术教育技术健康专业基础图1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图1 .完成1+X建筑信息模型、建筑工程识图、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证书试点的申报及考证工作,成效显著,2023年毕业班双证毕业率达100%;试点工作分别获得1+X实施标杆院校、人才培养标杆院校、优秀考点院校的等6个奖项,8名教师获得1+X优秀培训讲
14、师、先进个人称号。2 .随着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装配式技术、BIM技术作为新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地位与日俱增,与企业共建新课程建筑信息模型(BlM)建模,与企业共建新课程,联合编写BIM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BIM造价软件应用教材,精准对接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设新课程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概论。3召开课程体系构建会,按新的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校企共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电气工程识图与施工等14门专业课,修订课程标准,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的精准对接,校企合作制定实训课程建筑装饰工程预算综合实训I等3门实训课程的课程标准与教学实施方案。4 .提炼专业思政元素,以融入课程思政
15、为出发点,修订26门专业课程标准,形成2门思政示范课程;5 .积极开展校企共育共赢的合作模式,每年均引进5名以上造价行业高技能人才参与课堂教学,同时做为校企双带头人、企业导师、企业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以及参与实践教学、参与工程造价工作室、BlM技术工作室项目运作。企业全过程全方位的参与人才培养,从新生入学,请企业导师进行专业认知的介绍,一、二年级企业参与课堂教学,在校内工作室开展实践教学,与专业教师共同制定选拔、培养计划,共同实施。第五学期以真岗位、真任务、真要求的三真技能训练,在工作室指导学生开展项目演练,学生进行职业体验;第六学期以准员工的身份进行实习,完成职业体
16、验,形成职业技能。学生在校内承接实际工程的造价工作,完成大中型项目造价总额共计约35亿。以造价工作室为示范引领,与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一BIM工作室,对接1+X建筑信息模型证书技能标准,引入企业项目,开发BiM技术实践课程。6 .依托工程造价工作室,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某射击楼工程”,按教学目标和要求,校企导师共同进行图纸优化,作为实践教学资源。对标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设计实训任务书,开展实践教学;校企共同制定课堂实践教学、综合实训实践、顶岗实习的质量监督和考核办法等加强实践教学质量评估。7 .开展三二分段订单培养、工作室订单培养,2019年实现订单培养率35%;2020年实现订单培养率62%
17、;2021年实现订单培养率69%,2022年实现订单培养率87%;2023年实现订单培养率89%o8 .以技能竞赛为抓手,融入工匠精神培养,融合校企优质资源,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显著提升。建设期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屡创佳绩,获奖52人次,获奖47项,其中:荣获国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优胜奖3项;省赛一等奖9项,二等奖5项;市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项。(四)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团队建设,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形成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的梯队培养。1 .促进专业带头人提升专业水平,保持专业领先水平
18、专业带头人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建设期间参加行业、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达18次。主持省级课题结题1项,参与省级课题结题1项,参与教育部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简介和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参与教育部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研制;主编专业课程教材2本,主审教材2本,参加广州市建筑业管理服务中心传统工种实训教材编写;公开发表论文6篇;双精准建设期间,专业带头人发挥引领作用。2 .搭建教学梯队,促进双师教师的成长学校采用参加行业协会培训计划、企业实践锻炼计划、相关专业进修计划、以及“校企一体、教产接合”培育计划等方案,培养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具有长期稳定的合作企业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教师技能提升提
19、供有力支持。3 .提升公共基础课教师对专业认知,增强服务专业意识专业注重专业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之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精准培育德技并修的智慧造价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邀请语文、德育、信息技术等公共基础课教师参与团队建设,系统梳理和深入挖掘各门专业课程所蕴涵的思想政治、人文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模块及课堂教学各环节,提高公共基础课教师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认知和理解,增强服务专业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五)改革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模式为保证专业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构建了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和学生等
20、多方参与的专业教学质量监测机制和评价模式,开展在校生学习成果评价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建立专业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1 .学校建立专业考核诊断制度,制定专业(群)动态调整制度;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专业(方向)动态调整方案,专业建立了专业内部数据采集与管理制度、质量分析诊改制度、专业教学质量改革方案和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办法等,形成模块化的质量管控制度体系;2 .建设期内完成了19家企业访谈,开展在校生学习评价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完成对广东省内的工程造价行业的企业、相关学校、毕业生、在校生开展全方位调研,建立了以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为评价尺度的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估相结合
21、评价体系。完成了专业满意度调研,包括:在校生的教学条件、教学质量、开设课程、专业发展前景,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质量调研,用人单位、家长满意度调研。统计专业数据,形成专业质量分析报告。3 .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完成工程造价专业职业能力分析,为改进质量评价内容、方法和手段提供依据。学校启动校企共建建筑施工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研制,召开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人才课程体系构建研讨会,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作为专业群主干专业,通过专业群多维调研分析,完善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为专业提供教学诊改依据。4 .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平台持续更新,形成成熟的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三、项目建设目标实现情况(一)目标定位本专
22、业精准对接我省重点规划产业一一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产业(城乡发展)及现代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专业以建设在省内外具有行业示范引领、就业升学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的示范专业为总目标,通过相关行业、企业、学校调研,以及企业访谈,专家论证等,搭建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平台,为专业动态调整提供数据支撑,完成专业供需调研、职业能力分析、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四个阶段的标准化研制。结合广东省建筑产业人才需求,完成了两个专业新方向(安装计量与计价、建筑信息建模与管理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以分层分类培养为原则,制定普通中职、三二分段、中职升本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实施,成效显著。招生规模稳步提升,三二分段订单培
23、养率持续增长,与学校立足大湾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城市建设类职教品牌的办学方向精准对应。(二)办学条件1 .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双师型”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7人,引进企业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和工程师13人,教师考取国家注册造价师、建筑师、结构师、建造师、招标师、经济师等职业资格证书29人。建设期新增7名教师晋升副高,6名晋升讲师,目前高级职称22人,中级职称20人。建设期新增7名双师型教师,双师比达95%;建筑工程造价教师团队获得广东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双精准建设期共完成教学能力、职业技能等各类培训88人次,获得职业技能等
24、级证书考评员资格20人次。专业教师100%参与企业实践,6位青年教师在造价工作室企业实践参与造价工作室实际工程项目运作;教师发表论文32篇、主编或参编教材11本;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竞赛获奖16人次,获市级以上荣誉称号33个;完成省级课题结题2项,完成市级课题结题1项,在研省级课题2项,在建市级课题4项,取得专利及软著7项。2 .课程资源丰厚已完成建筑工程造价专业资源库建设,获省厅推荐参加国家教学资源库评审,同时与省建院共建共享中高职衔接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库。专业目前已有5门市级精品课程,新立项了2门市级精品课程。建设期内完成了4门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库建设,5门已建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升级改造;建设1门省
25、级在线精品课程;建成招投标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等6门虚拟仿真课程资源。在智慧职教MOOC开设2门在线精品课程;公开出版了“互联网+”数字化创新教材2本,国规教材2本,对接1+X职业技能标准教材3本,核心课程教材1本。BIM建筑模型的创建和应用荣获省级优秀教材奖和中国建工出版社优秀图书二等奖2项。课程资源建设丰富,覆盖专业核心课及主干课,能有效的开展数字化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3 .校内实训项目信息化教学条件强根据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需要,建设了多个集教学、培训、实训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场。双精准建设期内建成BIM、工程造价信息化等3间实训室及2间工程造价工作室,机位增加180个;2023年再次升级Bl
26、M综合实训室,建成安装造价电气实训室,购置了141台图形工作站;完成广联达软件GTJ2018360个节点的升级;完成实训模拟软件一双屏多媒体互动教学平台建设;完成建筑信息建模软件、BIM土建计量实训软件、市政工程造价软件购置,满足教学实践和信息化教学的需求,有效的促进了1+X证书的课证融通。4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足建设期内与24家广东省内的大中型建筑及造价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专业校企合作规模达87家,满足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需求,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三)校企合作1.构建“三循环、三递进、三对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引企入校,以“共建、共享、共赢”为原则,校企开展深层次
27、合作,共建工程造价工作室、BIM工作室,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构建“三循环、三递进、三对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三个阶段开展“课堂一工作室一课堂”、“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学习场所及学习方式的“三循环”,完成从职业零基础到职业体验,最终形成职业技能的“三递进”,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工程、专业能力与职业技能的“三对接”。工作室使学校与企业、教师与技术骨干、学生与岗位之间形成深层互动,推动与行业及市场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精准育人的目标。经过实践教学,工作室学生专业技能提快,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国赛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构
28、建的“三循环、三递进、三对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市职业教育金睿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被评为省“十三五”产教融合优秀案例,工程造价工作室为中职学校建立科学长效的产教融合模式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三循环 三递进 三对接Il第六学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潭堂一工作室 实线一理论课堂一工作室 失践一理论基础理论与技能一实践技能 职业零基础一职业体验第一次第环课堂一工作室 理论T实践第二次循环课堂,工作室 理论一实践一三次环课堂T工作室(企业) I理论一实践课程内容一职业标准敕学过程工作过程专业能力职业技能深度知识一兴趣知识 基础职业技能一全面职业能力实践知识一缺陷知识一深
29、度知识 职业体盹一基础职业技能图2“三循环、三递进、三对接”三年时间规划轴及逻辑关系图5 .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以“岗”定“标”,构建全链条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工程造价工作室,对粤港澳大湾区工程造价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调研,获得企业典型工作岗位和专项技能要求。按照岗位职责一岗位能力一培养标准一课程标准,校企共同开发科学规范、院校可借鉴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6 .校企共建专业订单培养率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模式,依托工程造价工作室,2019年与公司合作,完成订单培养20人,2020年完成50人订单培养。由于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升学欲望高,三二分段就读率,逐年攀升。根据专,我
30、们与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四间学院合作,制定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校企中高贯通三二分段一体订单培养,2019年实现订单培养率35%,2020年实现订单培养率62%;2021年实现订单培养率63%,2022年实现订单培养率87%,2023年实现订单培养率89%o(四)诊断改进1.学校建立专业考核诊断制度,制定专业(群)动态调整制度;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专业(方向)动态调整方案,专业建立了专业内部数据采集与管理制度、质量分析诊改制度;制定专业教学质量改革方案和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办法,形成模块化的质量管控制度体系;为保证专业教学诊断改进的质量和实效性,每年定期召开专
31、指委会议、企业专业研讨会、在校生和毕业生跟踪调研等。通过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及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企业访谈、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平台持续更新等开展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改革调研,逐渐形成成熟的专业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通过“双精准”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实现专业教学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的目标。(五)人才培养针对行业“智慧造价”、“数字造价”的专业升级新态势,专业通过不断的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师资建设、课程建设、课堂革命等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粤港澳大湾区建筑行业的高度认同。专业先后被
32、评为“最具前景专业”、“最受欢迎三二分段专业”等。专业吸引力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招生规模稳步提升,三二分段订单培养率也逐年上升,已经发展成为全省中职学校同类专业中声誉最高、招生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品牌专业。表3近五年招收全日制学生及三二分段培养情况表年度全日制学生人数三二分段人数20194941602282974404922020448202150320225262023576表42022年、2023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年份毕业生总数直接就业数对口就业数升学数(人)总体就业率总体对口率(人)(人)(人)(%)(%)202249421520826797.5798.552023448212206
33、22898.2198.64四、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共取得52项133个标志性成果,其中,国家级24项51个,省级25项79个,市级3项3个。标志性成果序号成果名称级别项目负责人或第一完成人授予部门授予时间12六、成果的推广应用校内推广:基于工作室的“三循环、三递进、三对接”专业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在学校建筑工程施工、工程测量以及建筑装饰等多个专业得到推广应用,有效推动我校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项目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校外推广:通过精准对接,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建设辐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建设经验广发分享。七、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 .因学校是三校整合学校,各校区地点较为分散,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作为学校最大得专业,学生分布在三个校区,对专业资源统筹和建设带来一定的困难。2 .中职升学趋势的上升,中职直接输出的人力资源减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降低,深层次开展人才培养方面工作受到阻碍。(二)改进措施1.完善专业运行管理机制,在进驻科教城之前,尽可能最大化的开展实验实训设备或基地、专兼职教师等共建共享,做好科教城实训场地的规划,为2024年学校入驻科教城做好准备。3 .构建多元开放交流机制,探索中高贯通一体化培养的校企合作的路径,力求搭建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平台及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培养粤港澳大湾区所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79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