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docx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根底知识和根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开展1,“教育”一词的由来:孟子尽心上,这里提到的“教育”指的是教诲培育2,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根本途径3,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学校和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教育影响(桥梁和中介,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4,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5,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6,教育的起源与开展: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动物界
2、也有教育)、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7,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生活教育,权利平等,无阶级性,教育活动与生产、生活融为一体,教育直接为生产生活效劳,男女教育有别,没有专门制度,与宗教紧密联系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开展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内在动力)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我国古代教育思想萌芽2,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著作。其主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说明教育重要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明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道而弗强”说明启发式教学;“学部蹬等”遵循学生心理开展特点循序渐进3,孔子:主张因材施教,
3、根本方法是启发式(“不愤不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那么罔”)古代西方教育思想萌芽4,苏格拉底:产婆术,启发式教学5,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最早倡导者6,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那么7,昆体良:提出“理论、模仿、练习”三阶段创立阶段的教育思想8,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提出教育要遵循人自然开展的原那么,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提出普及教育的“泛智教育”,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把教师赞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芒的职业。9,卢梭: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10, 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讲授,始于他。在1776年在德
4、国柯尼斯堡大学讲座教育学。认为教育能使自我完善。11, 菲斯泰洛奇: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的奠基人,提倡情感教育,主张教育心理学化,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的教育家12, 洛克:提出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13,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出版标志着标准教育学的建立,被看做传统教育学的代表,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根底,强调传统教育中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提出教育性教学原那么:“我想不到任何无教学的教育”这强调知情意统一的过程,主张教育应该永远具有教育性14,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作品,提出新三中心论(儿童、活动和经验),主张教育既生活和教育既经验的改造,主张在做中学
5、,在问题中学习教育学的开展阶段15,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16,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以马克思主义探讨教育问题17, 凯洛夫:教育学,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影响很深,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18, 马卡连柯:教育诗和论共产主义教育,核心是集体主义思想19,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教育学著作现代教育理论的开展20, 赞科夫:教学与开展,核心是以最早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到达最理想的开展水平,提出开展性教学的五条教学原那么21, 布鲁纳:教学过程,强调学科结构,倡导发现教学法22, 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创立范例教学理论23,
6、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开展的阶段24,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被称为“活的教育学”25,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开展1.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生产力开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确实定,生产力开展水平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开展制约学校结构,生产力的开展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3,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影响局部教育内容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
7、制度5,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6,学校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包括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共同愿望、校风、校徽等。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开展1.人的身心开展的规律:顺序性(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到深,最近开展区,挑一挑、摘个桃)、阶段性(不能搞一刀切,不同年龄提出不同任务)、不平衡性(人有最正确期和关键期,关键期教育事半功倍)、互补性(扬长避短)、个别差异性(有些早慧、有些大器晚成,要因材施教)2,影响人身心开展的因素:个体动因(内发论、外银论),遗传(物质前提),环境,主观能动性(开展动力,学习需要和学习动机属于这个),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第五节教育制度1.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
8、总体系称为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2,学校教育制度处于国民教育的核心和主体地位3,1902年,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壬寅学制,没有实行,第一个实行的是癸卯学制4,当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用的是多种形式并存5,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开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6,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开展的战略目标:根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根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和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7,义务教育的特点:强制性、普及型和免费性8,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第六节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理论:宗教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
9、、个人本位论(开展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教育无目的论、能力本位论(强调能力培养的教学,重在实际操作)、知识本位论(重视学科本身的逻辑和结构)、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开展的辩证统一论2,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3,提高全民素质是教育事业开展的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4,德育提供方向性的保证,智育提供知识根底和能力,体育提供物质根底,美育起动力作用,劳动技术教育起整合作用第七节教育研究的根本方法1.观察法、调查法(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历史法、实验法第二章中学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1
10、,课程类型按组织方式可分为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2,课程理论流派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学科中心课程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等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根底,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根本知识、根本规律和根本技能为目标活动中心课程论杜威认为学习即经验的改造,教学必须从学习着已有的经验开始,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社会中心课程论布拉梅尔德、布厄迪、金帝斯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社会开展,学校应该致力于社会的改造而不是个人的开展,课程的最终价值是社会价值,课程是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运载工具第二节课程组织1,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是:课程方案(学校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安
11、排整个课程检查和衡量学校工作质量的根本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和教学评价考试命题的依据,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根底)和教材(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局部,有直线式和螺旋式两种结构)。2,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目标评价模式泰勒评价就是要衡量学生行为实际上发生变化的程度,以目标为中心展开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应该注意课程方案的实际效应而非预期效应,把评价重点从课程方案预期结果转向实际结果上来第三节根底教育课程改革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2,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育要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开展”,具体表现有: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3,
12、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表达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4,课程改革的调整,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开展效劳5,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表达普及性、根底性和开展性三大特征6,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7,对于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该如何做使学生受益?重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尊重
13、学生的个性开展,引导其扬长避短第三章中学教学第一节教学概述1,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开展教育的根本途径,教学以培养全面开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的意义: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开展的最有效形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开展的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3,教学的首要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4,教学任务的类型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形式教育洛克、斐斯泰洛齐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数学等学科开展学生的智力,实用价值无关紧要实质教育赫尔巴特、斯宾塞传授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学生的智力无须特别的培养和训练第二节教学过程I,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学生与其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具
14、体表达在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因此,教学过程木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的根本规律二者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的规律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根底掌握知识与开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是开展能力的根底、能力开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作为组织者地位的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于学习主体的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建立合作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根底、学生思品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学习奠定了根底、传授知识和思品教育有机结合3,教学过程的根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领
15、会知识、稳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第三节教学工作的根本环节1,教师教学工作的五个根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2,备课的要求:做好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写好三个方案(学期教学进度方案、课题方案、课时方案)3,上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最直接的表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4,上课的具体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消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5,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观察法、测验法(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最根本的方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6,测验的质量指标:信度(测验结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效度(测验能
16、测出所想测量的东西的程度)、难度与区分度第四节教学原那么1,我国中学教学原那么贯彻此原那么要求直观性原那么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启发性原那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稳固性原那么在理解的根底上稳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稳固循序渐进原那么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有深入浅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因材施教原那么要坚持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原那么书本知识的教学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
17、运用知识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那么确保教学的科学性、深入开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把这些教育性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思品素质量力性原那么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了解学生开展的具体特点、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2,学记常考的教学原那么汇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启发性原那么“君子之教,喻也。”启发性原那么“学不不等循序渐进原那么“杂施而不孙,那么坏乱而不修。”循序渐进原那么“不陵节而施谓之孙J循序渐进原那么“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原那么“禁于未发谓之豫J预防性原那么
18、“当其可谓之时。”及时施教原那么“相观而善谓之摩。”学习观摩原那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J主张课内外相结合第五节教学方法1.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注意启发、讲究语言艺术、要组织学生听讲谈话法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方案、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要善于启发诱导、要做好归纳小结讨论法讨论前做好充分准备、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启发性诱导、在讨论结束时要做好小结读书指导法提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加强评价和辅导、适当组织交流心得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明确目的和要求使学生自觉主动的投入、注意持续性和引导性、通过演示使所有学生
19、能清楚感知并在感知过程中进行分析、尽量排除次要因素或减少次要因素的影响参观法做好参观的准备、及时总结、及时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精选材料要循序渐进、严格要求实验法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做好实验的组织和指导、做好实验小结实习作业法实地测算、动植物的栽培饲养实践活动法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欣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布鲁纳倡导的第六节教学组织形式1,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1632年,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论述。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的京师同文馆第四章中学生学习
20、心理第一节认知过程1.视觉的适应分为明适应(暗处转入亮处)和暗适应(亮处转入暗处)2,感觉的比照分为同时比照(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和继时比照(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感觉器官)3,感觉后像分为正后像(看白光留白光)和负后像(灯灭后眼睛有黑色灯泡形象)4,感觉的相互补偿:盲人失去视觉后其听觉更灵敏5,联觉:一个刺激同时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6,电影和霓虹灯都是按照动景运动的原理制成的7,知觉的特性:恒常性、理解性、选择性、整体性8,有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状态的注意,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必要条件9,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和再认或回忆10,如何防止遗忘?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21、、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感官参与复习Ib前摄抑制是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12,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流畅性(同一问题想到的答案愈多)、变通性(同一问题想出不同答案愈多)、独创性(同一问题所提意见越新奇独特)13,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功能固着、原型启发14, 如何培养想象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努力扩大知识经验的积累、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梦想第二节学习动机1.耶克森-多德森定律说明:任务难度的不同,所需要的动机强度也不同。
22、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中等偏低的动机最好;在学习中等强度的问题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U型关系;在学习任务比拟简单时,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线性的关系,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率越佳。2,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3,阐述如何激发与维持内在学习动机?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充分利用反响信息、妥善进行奖惩第三节学习迁移1,根据迁移的结果,迁移分为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阻碍作用)2,根据迁移的方向,分为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
23、学习产生的影响,如举一反三)和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分为一般迁移(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对另一种具体学习内容的影响)和具体迁移(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4,心理学“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经验类化说)的经典实验5,苛勒用“小鸡啄米实验”证明了关系转换的学习迁移理论6,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编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来提高迁移意识第四节学习策略1.认知策略包括复述和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组织策略(包括列提纲、利用图形和利用表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知识 能力 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79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