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强制接管制度的构建与路径优化——以强化管理人履职保障为视角.docx
《破产强制接管制度的构建与路径优化——以强化管理人履职保障为视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破产强制接管制度的构建与路径优化——以强化管理人履职保障为视角.docx(2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破产强制接管制度的构建与路径优化以强化管理人履职保障为视角摘要管理人接管的效率和效果直接影响破产案件的审理,关 系到债权人能否公平有效受偿、债务人能否依法有序退出或 成功重整。我国企业破产法虽对管理人接管的职责、接 管的范围以及债务人相关人员的配合义务进行了规定,但从 高位阶的法律至法院内部的规范性文件,关于应对“接管难” 的规定都较为原则抽象,缺乏必要的配套制度,没有形成程 序化、规范化的制度体系。本文以问题的提出、理论证成和 路径优化为脉络,分述强制接管的现实需求、法理基础及实 践缺憾、制度设计,重点是在厘清强制接管的目的、主体、 客体和义务人等基本概念和范畴的基础上,从强制接管程序 的启
2、动、具体的实现路径、不配合强制接管的法律后果、救 济途径四个方面进行了程序设计,以期对保障破产管理人依 法履职、完善我国企业破产制度有所裨益。引言管理人接管是破产程序启动后管理人实质履职的重要 标志。管理人接管的效率和效果直接影响破产案件的审理, 亦关系到债权人能否公平有效受偿以及债务人能否依法有 序退出市场或成功重整。企业破产法虽对管理人接管的职 责、接管的范围以及债务人相关人员的配合义务进行了规定, 但实践中,因管理人接管强制力的缺失接管难”状况频发, 严重阻碍管理人依法高效履职。各地法院通过司法实践,在 应对管理人“接管难”、保障管理人履职等方面进行了 一定的 探索,也形成了一些规范性文
3、件用以指导案件审理。现阶段, 从高位阶的法律至各地法院发布的指导意见,关于应对“接管 难”的规定都较为原则抽象,且无具体的配套程序,实务中关 于此类问题多通过“特案特办的方式予以解决,未能形成体 系化、制度化的保障机制。笔者通过对南京市在册的51家管 理人进行调研,采集了南京地区破产案件办理接管难的实 证数据,并以该数据为样本,通过分析“接管难”的现状及成 因,对强制接管的理论基础进行论证,以此为基础构建强制 接管制度并优化其实现路径,从而为管理人依法履职提供制 度保障。一、问题提出:强制接管的现实需求(一)“接管难”的现状及成因管理人因“接管难”陷入困境,破产程序启动即陷入僵局, 严重影响破
4、产案件正常办理。笔者通过对南京市51家在册 管理人的破产案件办理情况进行调研,以获取的实证数据为 样本,对实践中接管难的表现形式进行梳理,进而对其成 因进行分析。L “接管难”的表现形式对南京市在册的51家管理人承办的1080件破产案件进 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存在接管困难的案件为388件,占比 35.92%o参与调查的管理人均认为管理人接管的效果与破产 案件办理效率存在关联性,且绝大部分认为二者存在直接关 联。从管理人的角度来看,“接管难”所对应的对象通常为与 债务人财产状况核查工作直接相关的资料,如债务人的重要 文书、财务账册等,以及债务人的不动产、其他固定资产等 需待管理人处分、变现的财产。
5、调查结果显示,“接管难”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财务账册、会计凭证等资料 不动产I厂房、不建程商品房等) 重要合同、债权凭好等文书资料 固定资产(生产设备、车辆等) 证件、印章等管理人认为最难接管的资料、财产排序(I)债务人财产资料下落不明债务人财产资料下落不明的情况在“三无企业或僵尸 企业”中尤为常见。此类债务人停止经营多年,无有效资产、 无经营场所、无工作人员,其印章、账册、文书等资料早已 灭失或下落不明,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以及其他相关人 员通常查无音讯,无人与管理人对接,财产线索无从查询。 这种情形,不仅接管困难,实际接管的可能性较小。(2)资产不受债务人控制债务人因无法清偿到期债务,
6、一些债权人为弥补其损失, 寻求私力救济,在债务人出现破产原因至进入破产程序期间, 乃至在破产案件被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后,非法占有、控制债 务人财产;债务人或其实际控制人涉嫌刑事犯罪,财务资料 被公安机关、纪检监察机关控制;甚至与债务人不存在任何 关联关系的案外人,利用债务人破产、无人经营管理的劣势, 非法占有其财产。因为此类客观原因的存在,一部分债务人 的相关人员即便主观上愿意配合接管,也难以履行义务。直接相关:74.51 %管理人接管与破产案件办理效率相关度(3)债务人相关人员消极逃避当债务人被动进入破产程序后,债务人相关人员因对破 产程序缺乏基本认知、对管理人的职能不了解、对管理人身 份认同
7、感低,管理人无法获取债务人及相关人员的信任。又 因债务人的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股东或其他相关人员 不愿面对企业进入破产程序的事实,对管理人接管存在抵触 情绪,消极逃避履行交付债务人财产、资料等义务。(4)债务人相关人员恶意妨碍债务人若公司内部治理不规范,高级管理人员、实际控 制人或股东等存在损害公司或债权人利益的情形,或经营过 程中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管理人的接管无疑是对债务人股东、 实际控制人或经营管理人员遮羞布的揭露,管理人依法履 职亦会直接导致上述人员被提起民事诉讼甚至被追究刑事 责任。基于畏惧承担法律责任的忧虑或其他主观因素,债务 人相关人员往往对管理人接管抱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或会采
8、 取各种手段恶意妨碍管理人接管。2 .“接管难”的成因(1)管理人接管缺乏强制力关于管理人的法律地位,学界争议由来已久。有美国法 上占主导地位的“信托说”、德国法上占主导地位的“代理 说”“破产财团机关说”“机构说”等,而“机构说中又分为“公 机构说”和“私机构说”,但通说的“机构说专指私机构说”。 上述学说对管理人性质的界定均有其独特的时代及国别背 景,不能概括我国企业破产法和司法实践语境下管理人 性质的认定。我国破产管理人具有一定的特质,既不能完全 认定为受托人,也不能将其视为“私机构首先,管理人身 份具有法定性。其法定性来源于企业破产法的赋权及人 民法院依法指定,法定性决定了破产管理人系
9、身份特殊且具 有独立功能的实体。其次,管理人职权具有独立性。管理人 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管理、处置、分配破债务人财产,人民 法院、债权人会议、债权人等不得任意干预管理人依法履职 的行为。再次,破产管理人具有维护社会利益的职能。破产 程序参与方众多,且利益存在冲突,管理人不为债权人、债 务人或任一方单独服务,其维护的是多方主体的利益,甚至 需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管理人作为中立的机构,具备企业破产法赋予的职 责并由法院依法任命,其身份和行为均具有一定的公法属性。 管理人通常由中介机构的人员担任,主要职责是核查、变现、 分配破产财产,其在接受法院指定后,只能通过履行调查、 走访、谈话、通知、释明、公告
10、等方式对债务人进行接管, 但上述行为均不具备强制力。因此管理人的接管行为在遇到 阻碍时,往往因强制力不足而导致接管不能。(2)保障机制的缺失破产法既立足于社会整体利益又立足于私人利益,既采 取集中调整方法的法律规范又采取自由调整方法的法律规 范,兼具公法和私法的属性。而破产法对管理人行为的规范 具有公法属性,管理人的接管行为系基于法定职责作出,是 司法权力的衍生。但管理人的接管行为本身不具备强制力, 是一种不具有完备性的准司法行为,故而要寻求强制力保障。实践中,管理人接管困难时,往往需要采取民事诉讼途 径来完成对债务人财产资料的接管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此 种迂回的方式不仅耗时长、成本高,很可能
11、在诉讼完结后仍 无法执行,最终也无法完成接管。导致此种情形最根本的原 因在于管理人接管无强制力保障,不配合管理人接管的法律 后果对于义务人而言,其违法成本过低,威慑力不足。2021年2月26日,十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和保 障管理人在破产程序中依法履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 见,以消除管理人履职障碍为目标,从破除信息壁垒、增强 管理人主体地位、建立常态化的协调机制等方面支持管理人 依法履职。可以说,管理人履职的外部法治环境在不断优化, 但关于管理人接管的保障,从法律到政策性文件层面均存在 一定程度的缺失,从机制的创设到具体工作的落实均存在支 持力度不足。(二)接管难”的负面影响1 .降低破产审
12、判效率对债务人的全面接管,是管理人调查债务人财产状况、 管理和处分债务人财产的必要前提。如接管不能,不仅会耗 费管理人巨大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破产案件还会因此陷 入僵局。调查统计显示,存在接管困难的案件平均审结时长 约为21个月,严重影响破产案件审判效率。2 .损害债权人合法权益管理人接管不能,使得管理人无法全面查清债务人财产 状况,可能导致债务人财产不当流失或被第三人恶意占有, 最终降低债权清偿率。又或债权人所持证据不完整,其申报 的债权无财务账册与之印证,管理人无法对其债权进行核查 认定,损害债权人合法权益。3 .增加管理人履职风险管理人接管不能与债权人权益受损之间或存在高度关 联,债权
13、人据此质疑管理人的履职能力及履职态度,从而对 管理人工作不予配合,增大管理人履职难度。甚至因接管不 能,债权人认为管理人履职不当,因此提起损害赔偿之诉, 增加管理人履职风险。4 .阻碍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破产案件办理时长、成本、效率均影响世界银行对一个 地区营商环境中办理破产质量指数的评价,而“接管难”会造 成破产办理周期的延长和成本的增加,是影响办理破产指标 提升的重要因素,无疑成为阻碍营商环境优化的“绊脚石”。二、理论证成:法理基础及实践缺憾(一)构建破产强制接管制度的法理基础“接管难”的破题,需寻求强制力保障,也即为管理人实 现对债务人的全面接管寻求有效的司法保障。企业破产法 全国法院民商事
14、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关于推进破产案件 依法高效审理的意见等法律和司法文件对管理人接管的法 定职责、破产企业相关人员配合接管义务及不履行义务的法 律后果进行了规定,企业破产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对 相关义务人不履行法定义务的后果进行了规定。现行法律体 系中虽未有破产强制接管制度,但强制接管制度的构建却已 具备一定的法律依据和法理基础。1 .企业破产法对接管行为的司法保障企业破产法第15条、第127条第2款分别对债务 人有关人员对债务人的财产、账簿、证照、印章等的保管义 务以及不履行相应的移交义务或恶意妨碍管理人接管的法 律后果作了规定。另外,企业破产法第4条作为一个兜底 条款,明确在特定情况下破产案件的
15、审理程序可以适用民 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这一概括性的指引为民事诉讼法 在破产案件办理的程序性事项的相关法律适用提供了依据。2 .民事诉讼法中强制功能的补位破产程序概括了执行程序,破产程序的启动基于债务人 不能清偿全部到期债务且程序适用的目标就是将债务人的 财产通过特定形式公平合理地分配给债权人。但破产程序又 缺乏相应的“强制”成分,因此,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妨碍民 事诉讼的相关规定对破产强制接管提供了法律依据。管理人 在接管不能时,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关于财产保全的规 定,申请人民法院对债务人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在特定条 件成就时,也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第Ill条、第114条 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对相
16、关人员予以罚款、拘留等民事诉 讼处罚措施。3 .司法文件对接管保障的重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债权人对人员下落不明或者财产 状况不清的债务人申请破产清算案件如何处理的批复中规 定“债务人的有关人员不履行法定义务,人民法院可依据有关 法律规定追究其相应法律责任”。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 会议纪要第118条对前述批复中的规定又作了明确和细化: 一是对“有关人员”的范围作了限定和明确,二是对承担法律 责任的方式进行了明确。关于推进破产案件依法高效审理的意见也明确了人 民法院可以通过裁定的形式明确相关主体履行义务的范围、 方式、期限等,为人民法院在破产程序中适用民事诉讼法 第111条第6项的规定提供了指引。
17、(-)强制接管相关概念界定随着审判实践的发展,管理人接管的相关问题逐渐暴露, “强制接管”一词也应然进入审判实践领域。目前学术界和实 务界对强制接管的概念均没有明确界定,笔者认为强制接管 指的是管理人在履行法定接管职责过程中,已经勤勉尽责但 仍无法对债务人进行接管时,人民法院根据管理人申请,采 取一定司法强制措施,保障管理人依法接管的司法程序。1 .强制接管的目的管理人接管是破产程序启动后的必经程序,而强制接管 并非必经程序。强制接管是管理人在勤勉尽责、忠诚执行职 务后,仍然接管不能的条件下,启动的备位程序。强制接管 是人民法院依法实施强制措施保障管理人接管,目的是保障 管理人依法履职。2 .
18、强制接管的主体强制接管中的“强制”即强制措施的运用,采取强制措施 的权力来源皆为法律赋予。管理人虽是法律赋权行使接管职 责的主体,但无现行法律对其采取强制措施进行授权。现行 法律亦没有对特定行政机关在破产程序中对管理人出现接 管不能情形采取强制措施进行授权,特定行政机关亦无法依 申请或依职权启动对破产企业的强制接管。基于司法保留, 法院可在管理人出现接管不能情形时,采取强制措施,故强 制接管中强制措施实施的主体系人民法院。3 .强制接管的客体企业破产法将管理人接管的范围规定为财产、印章 和账簿、文书等资料。其中债务人财产包括债务人依法享有 的有形资产及无形资产。印章包括但不限于公章、财务专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破产 强制 接管 制度 构建 路径 优化 强化 管理人 保障 视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8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