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回收装置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规程.docx
《硫磺回收装置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硫磺回收装置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规程.docx(5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硫磺回收装置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规程10.1 安全知识10.1.1 安全生产基本原则石油化工生产具有生产规模大型化,工序生产过程复杂,生产连续性强,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同时又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的特点。硫磺回收装置是石油化工生产的一部分,同样具有上述特点,这就要求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规程和规章制度,为现代化生产作保证,使员工有章可循。本章所规定的安全规章制度每一个岗位操作人员都要认真执行,规范地遵守,从而保证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10.1.2装置危险有害因素分布10.1. 2.1气体脱硫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1)干气脱硫塔中的主要介质为炼油厂干气(其中含一定量的硫化
2、氢及氢气),操作温度为40oCo操作压力为0.7MPa0.8MPa,干气、硫化氢、氢气均为甲类火灾危险物质,且硫化氢有高毒性,干气有低毒性。塔器及附件的泄漏易于引起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2)溶剂再生塔顶部的气相硫化氢浓度达50%以上,温度达U(TC,高温、高浓度条件下易造成硫化氢气体泄漏,引起急性中毒及火灾爆炸事故。(3)该单元系统的干气脱硫塔、溶剂再生塔以及冷却器中存在有胺液,胺液为含有少量硫化氢的MDEA溶液(即N-甲基二乙醇胺),UDEA为丙类火灾危险物质,且有一定的腐蚀性及低毒性。胺液在干气脱硫、溶剂再生过程中要进行换热、解吸,吸收并分离出干气中的硫化氢及二氧化碳,胺液在有水存在的条件
3、下,生成的HzS-及COf对该单元中的干气脱硫塔、溶剂再生塔、分液罐、脱气罐及冷却器等容器易产生腐蚀破坏,可能造成干气、硫化氢、氢气及胺液等介质的泄漏,引起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及人体腐蚀危害。(4)本单元中以干气、氢气、硫化氢的火灾爆炸及硫化氢气体泄漏引起的急性中毒为主要危险、危害因素。10.1.2.2 硫磺回收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1)酸性气分液罐中富液硫化氢(50%以上),脱水作业中,尤其是在开停工过程中易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也有火灾爆炸危险。(2)酸性气焚烧炉为0.08MPa正压炉,温度达1240C,在炉子不正常熄火等情况下,炉内易于聚集可燃酸性气体,易于引起爆炸;焚烧炉富温烟气用于废热锅
4、炉发汽,废热锅炉在出现低液位、炉管穿孔或开裂、干烧等故障时,可引起物理性爆炸;焚烧炉运行时的泄漏,还可引起二氧化硫气体中毒。(3)冷凝器管程介质为烟气,温度380,压力0.155MPa,其组分中所含的硫化氢及二氧化硫可能泄漏,引起中毒,也可能出现因干烧产生的设备损坏事故。(4) 一、二级转化器中,酸性气体硫化氢及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磺,温度可达到350,在酸性气焚烧炉燃烧不完全,硫化氢及二氧化硫浓度较高时,可能出现超温(尤其在开停工过程中易发生),发生设备损坏、催化剂活性丧失等事故。设备严重损坏导致泄漏发生时可酿成硫化氢、二氧化硫及硫蒸气中毒及火灾爆炸事故。(5) 一、二、三级捕集器及硫磺储罐、
5、硫磺高位罐中存在硫磺蒸气、硫磺液滴及液态硫,硫磺蒸气、硫磺液滴及液态硫可能泄漏,引起中毒及火灾。(6)硫磺造粒、包装工序中,产生硫磺粉尘,易引起爆炸;固体硫中含有少量硫化氢气体,在通风不良时,易于积聚,引起中毒或火灾事故。(7)硫磺回收单元中的酸性气焚烧炉及其他压力容器易于发生高温硫化氢腐蚀、低温电化学腐蚀、干锅。在含水的硫化氢存在条件下,金属容器易于发生应力腐蚀开裂。其结果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可燃、有毒气体泄漏事故。(8)硫磺回收单元以硫化氢、硫蒸气、二氧化硫泄漏导致的急性中毒危害,废热锅炉物理爆炸,以及硫磺粉尘爆炸、硫化氢、气液态硫火灾爆炸为主要危险、危害因素。10.1.2.3 尾气加氢单元
6、主要危险有害因素(1)加氢反应器中主要介质氢气含量在2%6船压力为0.03IPa,温度为300C,;系统氢气压力高达L6MPa,氢气含量大于90%,氢气可能泄漏,引起火灾爆炸。(2)尾气焚烧炉用瓦斯(干气)作燃料,操作温度可达到850C,在不正常熄火等情况下,炉内易于聚集可燃气体,易于引起火灾爆炸;尾气焚烧产生二氧化硫,产生污染。(3)急冷塔、吸收塔中的尾气含有硫化氢,在尾气冷凝、皿EA溶液吸收硫化氢时可产生酸性水及脱硫富液。其中硫化氢、MDEA溶液可导致污染、中毒等危害事故。(4)该系统的设备易于发生露点腐蚀、酸性水的腐蚀损坏。可能造成硫化氢、氢气、尾气及胺液等介质的泄漏,引起中毒、火灾爆炸
7、事故及人体腐蚀、环境污染等危害。(5)本单元以氢气可能泄漏引起火灾爆炸、加氢反应器及尾气焚烧炉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以及由于介质泄漏可能造成的硫化氢中毒、胺液腐蚀、尾气污染为主要危险、危害因素。10.L2.4装置危险有害区域划分根据装置的工艺流程及设备布置特点及上述对装置各部位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列出如下表区域名称主要设备设施危害焚烧炉区酸性气及尾气焚烧炉、废热锅炉等火灾爆炸、噪声、中毒、烫伤机泵房区各种泵类、风机、硫磺造粒机等火灾爆炸、噪声、中毒、烫伤、电器危害、机械伤害框架区冷凝器、冷却器、换热器、电加热器、加氢反应器、捕集器等火灾爆炸、中毒、烫伤、高处坠落塔区干气脱硫塔、溶剂再生塔、急冷塔、
8、尾气吸收塔等火灾爆炸、中毒、烫伤脱硫罐区溶剂储罐、溶剂收集储罐、污油罐等火灾爆炸、中毒10.1.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反违章六条禁令一、严禁特种作业无有效操作证上岗操作二、严禁违反操作规程操作三、严禁无票证从事危险作业四、严禁脱岗、睡岗和酒后上岗五、严禁违反规定运输民爆物品、放射源和危险化学品六、严禁违章指挥、强令他人违章作业员工违反上述禁令,给予行政处分;造成事故的,解除劳动合同。本禁令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反违章禁令有关条文解释、本禁令第一条:当无有效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人员上岗作业时,处理的责任主体是岗位员工。安排无有效特种作业操作证人员上岗作业的责任人的处理按第六条执行
9、。特种作业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包括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锅炉作业、压力容器作业、压力管道作业、电梯作业、起重机械作业、场(厂)内机动车辆作业、制冷作业、爆破作业及井控作业、海上作业、放射性作业、危险化学品作业等。二、本禁令中的行政处分是指根据情节轻重,对违反禁令的责任人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等处分。三、本禁令中的危险作业是指高处作业、用火作业、动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等。四、本禁令中的事故是指一般生产安全事故A级及以上。五、本禁令是针对严重违章的处罚,凡不在本禁令规定范围内的违章行为的处罚,仍按原规定执行。六、国家法律法规有新的规定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执行。
10、10.1.4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原则一、任何决策必须优先考虑健康安全环境;二、安全是聘用的必要条件;三、企业必须对员工进行健康安全环境培训;四、各级管理者对业务范围内的健康安全环境工作负责;五、各级管理者必须亲自参加健康安全环境审核;六、员工必须参与岗位危害识别及风险控制;七、事故隐患必须及时整改;八、所有事故事件必须及时报告、分析和处理;九、承包商管理执行统一的健康安全环境标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原则编制说明一、编制目的统一HSE认识,规范HSE行为,培育HSE文化,确保集团公司HSE方针和战略目标得到更好贯彻与落实。二、编制依据依据
11、集团公司HSE方针和战略目标,借鉴杜邦、壳牌和BP等国际大公司通行做法,结合集团公司实际,编制HSE管理原则。三、与HSE方针和战略目标的关系HSE管理原则是对集团公司HSE方针和战略目标的进一步阐述和说明,是针对集团公司HSE管理关键环节提出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HSE管理原则与HSE方针和战略目标共同构成了集团公司HSE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四、条文解释(一)任何决策必须优先考虑健康安全环境良好的HSE表现是企业取得卓越业绩、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坚强基石和持续动力。HSE工作首先要做到预防为主、源头控制,即在战略规划、项目投资和生产经营等相关事务的决策时,同时考虑、评估潜在的HSE风险,配套落
12、实风险控制措施,优先保障HSE条件,做到安全发展、清洁发展。(二)安全是聘用的必要条件员工应承诺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接受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具备良好的安全表现是企业聘用员工的必要条件。企业应充分考察员工的安全意识、技能和历史表现,不得聘用不合格人员。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应强化安全责任意识,提而自身安全素质,认真履行岗位安全职责,不断改进个人安全表现。(三)企业必须对员工进行健康安全环境培训接受岗位HSE培训是员工的基本权利,也是企业HSE工作的重要责任。企业应持续对员工进行HSE培训和再培训,确保员工掌握相关HSE知识和技能,培养员工良好的HSE意识和行为。所有员工都应主动接受HSE培训,经
13、考核合格,取得相应工作资质后方可上岗。(四)各级管理者对业务范围内的健康安全环境工作负责HSE职责是岗位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管理者是管辖区域或业务范围内HSE工作的直接责任者,应积极履行职能范围内的HSE职责,制定HSE目标,提供相应资源,健全HSE制度并强化执行,持续提升HSE绩效水平。(五)各级管理者必须亲自参加健康安全环境审核开展现场检查、体系内审、管理评审是持续改进HSE表现的有效方法,也是展现有感领导的有效途径。各级管理者应以身作则,积极参加现场检查、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工作,了解HSE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并改进HSE管理薄弱环节,推动HSE管理持续改进。(六)员工必须参与岗位危害识
14、别及风险控制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是一切HSE工作的基础,也是员工必须履行的一项岗位职责。任何作业活动之前,都必须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员工应主动参与岗位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熟知岗位风险,掌握控制方法,防止事故发生。(七)事故隐患必须及时整改隐患不除,安全无宁日。所有事故隐患,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一经发现,都应立即整改,一时不能整改的,应及时采取相应监控措施。应对整改措施或监控措施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确保整改或监控达到预期效果。(八)所有事故事件必须及时报告、分析和处理事故和事件也是一种资源,每一起事故和事件都给管理改进提供了重要机会,对安全状况分析及问题查找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5、要完善机制、鼓励员工和基层单位报告事故,挖掘事故资源。所有事故事件,无论大小,都应按“四不放过”原则,及时报告,并在短时间内查明原因,采取整改措施,根除事故隐患。应充分共享事故事件资源,广泛深刻汲取教训,避免事故事件重复发生。(九)承包商管理执行统一的健康安全环境标准企业应将承包商HSE管理纳入内部HSE管理体系,实行统一管理,并将承包商事故纳入企业事故统计中。承包商应按照企业HSE管理体系的统一要求,在HSE制度标准执行、员工HSE培训和个人防护装备配备等方面加强内部管理,持续改进HSE表现,满足企业要求。10.1.5公司十大禁令(1)禁止无证入厂,进厂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方可办理入厂手续
16、。(2)禁止携带危险品(炸药、雷管、火柴、打火机等)进厂。(3)禁止不穿劳动保护用品进入工作岗位,工作中要严守制度、精心操作。(4)禁止机动车辆进入生产装置、油库区、球罐区、液化气站等瓦斯浓度大的场所。(5)禁止吸烟,不随便用火,不私自接电炉及液化气炉子。(6)禁止乱用消防设施,不动用与本职工作无关的设备、附件。(7)禁止饮酒上班,不串岗、脱岗、睡岗,不谈笑打闹。(8)禁止用汽油、溶剂油擦洗衣物。瓦斯较大的场所,不准用硬质物敲打。(9)禁止乱接临时电源、挖沟、挖路。(10)禁止在无人监护的情况下,进入设备、下水井等场所工作。10.1.6人身安全十大禁令(1)安全教育和岗位技术考核不合格者,禁止
17、独立顶岗操作。(2)不按规定着装或班前饮酒者严禁进入生产岗位和施工现场。(3)不戴好安全帽者,严禁进入生产装置和检修、施工现场。(4)未办理高处作业票,严禁高处作业。(5)未办理安全作业票,严禁进入塔、容器、罐、油舱、反应器、下水井、电缆沟等有毒、有害、缺氧场所作业。(6)未办理维修工作票,严禁拆卸停用的与系统联通的管道、机泵等设备。(7)未办理电气作业“三票”,严禁电气施工作业。(8)未办理施工破土工作票,严禁破土施工。(9)机动设备或高压容器的安全附件,防护装置不齐全好用,严禁启动使用。(10)机动设备的转动部件,在运转中严禁擦洗或拆卸。10.1.7防火防爆十大禁令(1)严禁在厂内吸烟及携
18、带火种和易燃、易爆、有毒、易腐蚀物品入厂。(2)严禁未按规定办理用火手续,在厂内进行施工用火或生活用火。(3)严禁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油气区工作。(4)严禁穿带铁钉的鞋进入油气区及易燃、易爆装置。(5)严禁用汽油、易挥发溶剂擦洗设备、衣物、工具及地面等。(6)严禁未经批准的各种机动车辆进入生产装置、罐区及易燃易爆区。(7)严禁就地排放易燃、易爆物料及化学危险品。(8)严禁在油气区用黑色金属或易产生火花的工具敲打、撞击和作业。(9)严禁堵塞消防通道及随意挪用或损坏消防设施。(10)严禁损坏厂内各类防爆设施。10.1.8防止静电危害十条规定(1)严格按规定的流速输送易燃易爆介质,不准用压缩空气调
19、合、搅拌。(2)易燃、易爆流体在输送停止后,须按规定静止一定时间,方可进行检尺、测温、采样等作业。(3)对易燃易爆流体贮罐进油,不准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材质的器具。(4)不准从罐上部输油,油槽车应采用鹤管液下装车,严禁在装置或罐区灌装油品。(5)严禁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易燃、易爆区,尤其不得在该区穿、脱衣或用化纤织物擦拭设备。(6)容易产生化纤和粉体静电的环境,其温度必须控制在规定界限以内。(7)易燃易爆区易产生化纤和粉体静电的装置,必须做好设备防静电接地;混凝土地面、橡胶地板等电性要符合规定。(8)化纤和粉体物料的输送和包装,必须采取消除静电或泄出静电措施;易产生静电的装置设备必须设静电消除
20、器。(9)防静电措施和设备要指定专人定期进行检查并建卡登记存档。(10)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和原材料的投用,必须对静电情况做出评价,并采取相应的防静电措施。10.1.9防止中毒窒息十条规定(1)对从事有毒作业、有窒息危险的作业人员,必须进行防毒急救安全知识教育。(2)工作环境(设备、容器、井下、地沟等)氯含量合格,毒害物质浓度符合国家规定时,方能进行工作。(3)在有毒场所作业时,必须佩带防护用具,必须有人监护。(4)进入缺氧或有毒气体设备内作业时,应将与其相通的管道加盲板隔绝。(5)对有毒有害场所的有害物浓度,要定期检测,使之符合国家标准。(6)对有毒有害场所的有害物浓度,要定期检测,使之符
21、合国家标准。(7)对各类有毒物品和防毒器具必须有专人管理,并定期检查。(8)涉及和监测毒害物质的设备、仪器要定期检查,保持完好。(9)发生人员中毒、窒息时,处理及救护要及时、正确。(10)健全有毒有害物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长期达不到规定卫生标准的作业场所,应停止作业。10.1.10防止硫化氢中毒十条规定(1)生产操作、检修及有关作业人员上岗前要接受有关硫化氢中毒及救护知识的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2)各企业要组织摸清硫化氢的分布情况,作出平面分布图,并在危险作业点设置警示牌。(3)要根据生产岗位和工作环境的不同特点,配备完善适用的防护用品,并落实到岗位责任制中,切实加强管理
22、。(4)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加快工艺技术的革新改造,实现密闭化生产,使装置区域或生产作业环境硫化氢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5)对生产过程中的介质和作业环境中的硫化氢含量,须定期组织测定和评价,对因物料改变、装置改造或操作条件发生变化致使硫化氢浓度超过常规含量,主管部门要采取相应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及时通知有关车间、班组或岗位,防止发生中毒事故。(6)有可能泄漏硫化氢构成中毒危险的装置或区域,要安装自动检测报警器。(7)甲、乙类油罐在进油、出油、调合时,禁止进行采样、检尺、测温(罐壁固定测温除外)、更换或拆检安全附件等罐顶作业。罐内液面静止30分钟后,方可进行上述作业。(8)在粗汽油罐、轻质污油罐及
23、含酸性气、瓦斯介质的设备上从事采样、检尺、脱水、堵漏、检修等作业时,应选用适用的防毒面具,并有两人同时到现场,站在上风向,一人作业,一人监护。(9)佩戴特殊防护用品在硫化氢污染区作业,在未脱离危险区域前严禁脱下防护用品,以防中毒。(10)从事硫化氢作业的人员,要按规定定期进行体检,并按“职业禁忌症”的要求合理安排岗位工作。10.1.11防硫化氢中毒常识10.1.11.1 硫化氢的理化性质相对密度L189(气体)爆炸极限4.346%。自燃点:260C,JhS在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IOnlg/。毒性,强烈神经毒物,对粘膜有明显剌激作用,浓度越高,全身作用越明显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窒息症状。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硫磺 回收 装置 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 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85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