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毕业设计-2.1万字甘肃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建设研究.docx
《行政管理毕业设计-2.1万字甘肃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建设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管理毕业设计-2.1万字甘肃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建设研究.docx(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为刈/7大冷1.ANZHOUuniversityoftechnology毕业论文题目:甘肃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建设研究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专业行政管理学号姓名李闪闪指导教师陈东日期2013年11月摘要-2-关键词-2-引言-2-一、经济建设是甘肃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和紧迫性-2-(一)经济建设是甘肃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3-(二)经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4-二、甘肃农村经济建设的现状5-(一)甘肃农村经济建设稳步推进-5-(二)甘肃农村经济建设中遇到的困难-7-(三)甘肃农村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H-三、甘肃农村经济建设的整体特点-12-(一)经济主体趋
2、向多元化-12-(二)农村经济成份与产业结构逐渐转向多元和复合-13-(三)农村经济关系开始走向市场-13-四、推进甘肃农村经济建设的对策-13-(一)加大对农村经济建设的投入力度-13-(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16-(三)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17-(四)促进甘肃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18-结语-19-参考文献-20-致谢-21-甘肃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建设研究李闪闪(兰州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兰州730070)摘要:经济建设是甘肃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
3、持续增收”。同时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经济是全省经济发展与进步的主要支撑和来源,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调动农民积极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甘肃农村经济建设紧迫性以及在新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目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就目前来看主要表现为:我省农业对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大,支农体系不健全,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民增收压力大,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较大,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信息闭塞,村容、村貌没有进行科学的建设规划,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
4、产品质量低,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信贷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保险市场发展缓慢,农业经济补偿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并针对困难和问题,结合当前形势提出了一些加快甘肃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建议性对策。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建设研究引言甘肃农村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并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20多年来,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农村人口贫困面较大,支农体系还不健全,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别是解决“三农”问题任务相当艰巨。在诸多矛盾中,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是严重影响我省新农村建设全局的突出矛盾。因此,坚持以发展
5、农村经济建设重点,通过强化政府的经济职能,寻找合适的道路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当前农村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一、经济建设是甘肃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和紧迫性。(一)经济建设是甘肃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新阶段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农村贫困人口比率大幅度下降,广大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的进步。但是,由于自然、历史等多方面原因,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存在,与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相比,与城市相比,甘肃农村经济的发展
6、、农民的生活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进程不高,效益低;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农村富余劳动力得不到有效转移;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民增收门路不多;农村人口贫困面较大,扶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等。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必须创新思路,更新观念,积极探索解决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我们破解“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指明了方向。而在我省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首要任务。因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物质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如果不以这个发展理念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
7、农村建设就会失去基础和前提。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首先满足农民的衣食住行的需要,就必须满足农村社会再生产的需要,就必须满足农村社会扩大生产的需要。这个前提就是农村经济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新的起点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是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特别是稳定发
8、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长期稳定和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在巩固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策对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效力。努力发展农村经济,逐步实行城乡统筹,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行之有效的支农政策,重点在“多予”和“强化”上下功夫,做到“三高于、三
9、不变、三强化、三增加”。“三高于”就是省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的资金高于上年。“三不变”就是免征农业税政策不变;免征农业特产税政策不变;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不变。“三强化”就是强化粮食直补力度;强化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强化农机具补贴。“三增加”就是增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投入;增加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村社会保障投入。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大力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有新变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将国家
10、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财政性建设资金向农村倾斜,增加资金投入,把重心转向农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经济建设,富裕农民,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可以说,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条件,“生活宽裕”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落实,“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思想基础,“村容整洁”是建设新农村的环境氛围,“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体制保障
11、。本人认为,农村经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加快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二)经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1、经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农村经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甘肃作为西部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农村经济是全省经济发展与进步的主要支撑和来源,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甘肃省在农业基础设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还很薄弱。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调动农民积极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12、文化需求,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经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紧迫性农村经济发展是衡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新农村建设是否有的成效,具体来讲,就是要看农民生活水平是否有了改善和提高。就目前来看,我省部分地区城乡之间教育、卫生、文化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农村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居民的差距明显。从公共基础设施和建设面貌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在相当部分农村地区还存在行路、用电、饮水、居住等困难问题。城乡建设面貌反差较大,农村人居环境较差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我们需要看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步伐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以经济建设为
13、中心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一方面,没有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就不能很好地解决广大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问题;没有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就难以根本改善,农村健康文明和谐的新风尚就难以持久,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获得长足发展与进步的关键。必须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发展步伐,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稳定发展农业经济、劳动力经济和农民合作组织经济,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培育推广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14、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还必须加快发展壮大区域经济,为农民就业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二、甘肃农村经济建设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近几年来,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各项建设事业都有较大发展。但是,目前农业、农村的总体发展情况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甘肃作为西部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农村经济是全省经济发展与进步的主要支撑和来源,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甘肃省在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还很薄弱,但是在农业方面的自然优势和发展潜力却是
15、有目共睹的。我省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农村经济供给体系,但是在运行效率、服务质量、供给总量、供给结构上仍不能满足“三农发展”的有效需求,整体上看甘肃农村经济供给体系建设仍处于初步阶段和探索时期,仍未找到一个成功的发展模式和有效的解决之道。(一)甘肃农村经济建设稳步推进1、主要农产品播种面积相对稳定,农业综合生产力稳步提高截至目前,全省耕地保有量6500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000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UOO万吨;棉花、油料、糖料播种面积分别稳定在100万亩、530万亩和6万亩以上,总产量分别达到12万吨、60万吨和20万吨以上;肉、禽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25万吨、145万吨和60万吨以上,农产品
16、质量安全全面提升。小麦、玉米、马铃薯是甘肃的三大粮食作物。甘肃省政府4月份确定,今年将抓好三大粮食作物的生产,通过调整主要粮食作物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稳定小麦播种面积,扩大玉米、马铃薯播种面积,调减小杂粮正茬播种面积,确保今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以上。2、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举措。发展经济学认为,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是引进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用新装备新技术武装农业,并把应用手工工具劳动的传统农民培养成应用现代农业机械的新型农
17、民。农业机械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代表,它突破了人力畜力所不能达到的规模、速度、整齐度等方面的限制,实现了现代农业的生产规模。目前,我省新增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195万亩,高标准梯田达到3132万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4,农村小水电装机容量达到245万千瓦,农作物良种化程度达到100%,牛、羊、猪、鸡良种化程度分别达到80%、85%、90%和9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农机总动力达到3200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5%;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提升,农村信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农村产业结构更加协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继续提高,农产品贸易稳定增长。3、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解决
18、了89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增农村户用沼气70万户,清洁能源在农村生活用能的比例达到10%;定居游牧民1.03万户,农村危旧房改造143.7万户;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显著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覆盖;农村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完善。农业综合开发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以农业生产区为重点,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基本实现田园化。积极争取和筹措资金,积极改变甘肃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的生产和生
19、活条件,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实施并建成了一大批基本农田、农业灌溉、人畜饮水、乡村公路、农业基地等建设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用电、用水、交通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以农村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草地围栏等“六小工程”为主要标志的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4、依靠科技进步,坚持走市场化的发展道路,提高农产品质量农业发展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针对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联合协作制度,促进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单位和科研人员之间开展联合协作,打破条块分割,形成农业科技全国“一盘棋
20、”的良好局面。一方面,首先,针对农业科研存,要推进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科研的能力和水平。其次,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最后,千方百计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另一方面市场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要将甘肃省部分特色农产品市场建设与农业生产紧密衔接,适应大市场、大流通的形势,提高农产品流通的国际市场化竞争力。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把农产品加工技术列入重点科研攻关计划,加大投入,瞄准国际食品工业技术发展方向,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现代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开发为核心,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开展农产品加工、贮运、保鲜技术等的研究。5、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新进展多年来,水
21、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工程措施、林草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科学配置,综合治理,以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为重点,以实现风沙区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为目标,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和灌溉草场,发展高效农牧业,促进大面积退耕和封育保护,改善了风沙区生态环境。一是局部地区取得明显成效,遏制和减弱了土地沙漠化南侵东移。二是改善了风沙区生态环境。如内蒙古库伦旗重点治理区,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5%提高到治理后的60%;全旗林木覆盖率提高了7.5个百分点。三是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了经济发展。内蒙古乌审旗,过去是荒山秃岭,沙丘连绵,植被稀疏,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人均收
22、入300元左右,人均粮食330kg,通过综合治理,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治理区人均收入增加到1900元,人均粮食达到1300kg,土壤侵蚀减少80%以上,脱贫达到90%以上。目前,全省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62万公顷,纳入中央财政补偿的国家级公益林面积达到4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7%;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草原保护与建设990万公顷,草业发展的支持保隙体系逐步建立;黄河上中游、长江上游及内陆河流域生态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循环型农业体系建成,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二)甘肃农村经济建设中遇到的困难1、农业投入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加大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总体还
23、不高。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农业科技发展还存在不小差距。我省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田水利发展滞后,耕地质量下降趋势明显,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高,防灾减灾能力不强,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任务仍然艰巨。水资源匮乏的瓶颈制约难以逆转,生态脆弱、环境污染加剧的矛盾日益突出。要想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靠什么支撑?从资源约束看,每年有相当数量的土地被作为建设用地占有,坚持住6500万亩耕地红线已经压力很大,农业的种植不可能依靠增加面积提高产量。甘肃是农业大省,也是畜牧业大省,随着下一步畜禽养殖规模的扩大,环境容量也受到制约。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立足自身解决问题,我们别无选择。我认为,必须加
24、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2、支农体系不健全,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还不健全,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城乡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差距较大,公共服务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农业生产比较效益进一步降低,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改革举措和政策措施,如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农民土地承包权的长期稳定;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行政管理 毕业设计 2.1 甘肃 新农村 建设 中的 经济建设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85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