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网工程一6 号上山路道路工程 路线说明.docx
《路网工程一6 号上山路道路工程 路线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网工程一6 号上山路道路工程 路线说明.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起终点桩号坡长(m)纵坡(%)备注K0+674.176-K0+750.23576.05911.5K0+883.181K1+O93.953210.77211K1+422,976-K1+582.581159.60511.5K1+947.240-K2+067.967120.72711.5K2+427.393K2+534.143106.7511.5K2+594.160K2+720.550126.3910.5K3+177.857K3+290.129112.27211.5K3+601.555K3+739.684138.12912合计1050.704根据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3311-202
2、1规定,设计速度为15kmh的最大纵坡应不大于12%3.2路线布设的原则(1)该项目在布线时,依据沿线的地质、地形,注重立体线形设计,除符合行驶力学要求外,还考虑了驾驶员和乘客的视觉和心理要求,使其在视觉上保持视线的连续性,在心理上具有安全感,以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路线力求顺应地形走势布线,正确运用线形要素规定值,合理组合各线形要素,采取相应的交通工程设施等技术措施,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2)平面线形设计: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貌相协调,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长度尽量接近,同时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性,避免小半径圆曲线与陡坡相重合的线形,并同纵断面、横断面相互配合,对一些工程
3、量增加不大的地段尽可能地采用了高标准,同时兼顾技术指标的均衡性。(3)纵面线形设计:纵面线形平顺、圆滑、视觉连续,并与地形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纵面线形设计时,结合沿线地形、控制点标高、与平面线形的组合等因素,考虑填挖平衡,并利用挖方就近作为填方,同时避免高填深挖,以减轻对自然地貌与环境的影响,同时避免过分迁就地形而起伏过大。(4)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线形组合设计时,各技术指标除分别满足平面、纵断面规定值外,还考虑横断面对线形组合与行驶安全和舒适的影响,避免平面、纵断而、横断面的最不利值的相互组合。确定平面、纵断面的各相对独立技术指标时,各技术指标除相对均衡、连续外,还考虑与之相邻路段
4、的各技术指标的均衡、连续。第二篇路线说明1、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1.1 技术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20:(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3)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意见国办发【2014】55号;(5)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2015.2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贵州省交通厅;(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7)公路交通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8)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
5、G/TD81-2017;(1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F71-2006:(11)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2009;(12)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13)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1.2 技术标准根据项目特点,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本项目采用四级公路(I类)标准,设计速度15kmh,路基宽度7.5米,车道宽度2X3.25米,路肩2X0.5m,设计荷载采用公路-11级。2、路线总体走向本项目位于重庆市高新区寨山坪科学公园,起点(K0+000)接高新区路网已设计主干路新森大道,途径胡家沟弃土场、科学公园山体,终点(K4+093.050)止于
6、寨山坪村设计中山顶环线。路线全长4093.050m,扣除与半山环线共线段后长3788.170m。3、路线平、纵面线形3.1 路线难点(D该路为一条越岭线,路线需要克服很大的高差,同时需要控制填挖高度,避免形成高挡墙与深路堑边坡,导致路线大纵坡路段较多,具体分布如下表:纵坡10%12%路段落表序号起止桩号存在的安全除患本设计主要处治措施1K0+674.176-K0+750.235纵坡10%,且存在较多陡坡急弯的情况,部分路段路侧边坡高度大,路测危险程度较高。1 .速度控制措施:大纵坡起点前设置下陡坡警告标志。2 .警示、防滑措施:针对纵坡较大的急弯路段设置抗滑薄层铺装,提高路面防滑性能,院坡路段
7、适当位置设置罐动减速标线,加强主动防护措施。3 .视线诱导措施:视线不良的急弯路段设置线型诱导标志,视距不足的路段设置凸面镜,利于驾驶员提前判断路线走向。4 .被动防护措施:对路侧危隆程度较高的跳坡急弯路段,采用加强型护栏,提岛被动防护能力。2K0+883.181Kl+093.9533K1+422.976K1+582.5814K1+947,240-K2+067.9675K2+427.393K2+534.1436K2+594.160K2+720.5507K3+177.857-K3+290.1298K3+601.555K3+739.6844、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安全设施是公路不可缺少的基本设施,它对
8、发挥公路的效能,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公路改建后的便捷畅通和良好运营,同时提高公路的行车安全性,本次设计主要设置交通标志(原有的交通标志全部拆除)、交通标线、波形梁护栏(护栏颜色为欲晶蓝色,旧路护栏拆除后建议利用到农村公路安全防护中)、钢筋混凝土护栏等交通工程设施。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除应满足基本功能需要以外,还应使其布置和结构形式醒目、美观,与公路及周围环境协调,形成一个独特的自然景观,达到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统一。4.1 交通标志(1)基本规定交通标志的设置应综合考虑、布局合理,防止出现信息不足或过载的现象。信息应连续,重要的信息宜重复显示。交通标志一般
9、情况下应设置在道路行进方向右侧或车行道上方;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在左侧,或左右两侧同时设置。为保证视认性,同地点需要设置两个以上标志时,可安装在一个支撑结构(支撑)上,但最多不应超过四个:分开设置的标志,应先满足禁令、指示和警告标志的设置空间。原则上要避免不同种类的标志并设。解除限制速度标志、解除禁止超车标志、路口优先通行标志、会车先行标志、会车让行标志、停车让行标志、减速让行标志应单独设置:如条件受限制无法单独设置时,一个支撑结构(支撑)上最多不应超过两种标志。标志板在一个支撑结构(支撑)4.2 路线平面线形设计平面线形设计充分考虑了路线附近地形、地物,尽量做到少拆迁,不占基本农田、少占耕地
10、,尽可能采用较大的平曲线半径。项目扣除与半山环线共线段后长3788.170m,平面设置交点44个,平均每公里交点11.615个,平曲线最小半径为25米,回头曲线最小半径为15米,直线最大长度113.300米,平曲线长度占路线总长的80.612%。平面指标表路线长度m3788.170交点个数个44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个11.615平曲线最小半径米/个25/4回头曲线最小半径米/个15/3平曲线长占路线总长%80.612直线最大长度米13.3004.3 路线纵断面线形设计3. 5大纵坡路段安全处治措施在纵断面设计中我们采用多次拉坡,进行工程量比较,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量。纵断面设置变坡点26个,平均每
11、公里纵坡变更6.843次,最大纵坡12.0%,最短坡氏60.017米,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为320米,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为320米,竖曲线占路线总长的28.7%。变坡点个数个26平均每公里纵坡变更次数次6.843竖曲线长占路线总长%28.7最大纵坡%/处12.0/1最短坡长米60.017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米/个320/1凹形米/个320/1纵断面指标表大纵坡路段除患及针对性处治措施表技术等级、交通流向等因素的基础上,遵循“路权清晰、渠面合理、导向明确、安全有序”的原则,合理确定不同交通标志综合设置方案,并与交通标线相互配合,引导车辆有序通过。交通标志设置位置应符合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
12、68)的规定,并满足下列要求:1 .不得影响公路视距和妨碍交通安全。11.交通标志不得过近、相互遮挡,否则应采取互不遮挡的支撑结构。III.不得被上跨道路结构、照明设施、监控设施、绿化设施等其他设施遮挡。(3)版面设计指路标志版面应简洁、清晰地反映路线名称、地点、方向和距离等内容,信息布局应满足下列规定:I、地点距离标志中,地点应放在最左侧,地名由近而远、从上到下排列。IK同一方向表示2个目的地信息时,宜在一行或两行内按由近及远顺序,由左至右或由上至下排列。指路标志中的指示箭头应以一定角度反映车辆的正确行驶方向,并符合下列规定:I .门架式标志或跨线桥上附着式标志的箭头,用来指示车行道的用途或
13、行驶目的地时,箭头应向下,并指向该车行道的中心线。II .指示车辆前进方向而非专指某一行车道时,箭头应向上。III .用来指示出口方向时,箭头应倾斜向上,倾斜角度应能反映出口行车道的线形。IV .平面交叉口指引标志表示直行方向的筋头应指向上方,表示转向方向的箭头应与转向车行道的线形保持一致、上下排列向上、向左、向右的3个方向指示时,应从上至下按向上、向左、向右的顺序排列,并且指向上、左的箭头应放在左侧,指向右的箭头应放在右侧:左右排列向上、向左、向右的3个方向指示时,应从左至右按向左、向上、向右的顺序排列。V .指示互通立体交叉和多路平面交叉形式的标志,可采用与互通式立体交叉和平面交叉形式实际
14、形式致的曲线箭头,箭头图形应清晰易辨,不存歧义,避免过于复杂的图形。VI .指路标志中,当箭头与地名信息、编号信息出现在同一版面内,上下排列时,方向箭头应设置在地名信息、编号信息的下方:左右排列时,向左、直行箭头应设置在左侧,向右箭头应设置在右侧。VII .交通标志的尺寸和文字高度应符合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的规定,除特殊规定外,根据设计速度确定;当路段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之差大于20kmh时,宜按运行速度对版面规格和视认性加以检查。上并设时,应按禁令、指示、警告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地排列。警告标志不宜多设。同地点需要设置两个以上警告标志时,原则上只设置其中最需要的一个。(
15、2)设置原则公路交通标志应以不熟悉周围路网体系但对出行路线IeT所规划的公路使用者为设计对象,为其提供清晰、明确、简洁的信息。交通标志应针对具体路段情况,在交通安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布局和综合设置,与路段的实际交通运行状况相匹配。对潜在的交通安全隐患路段应加强主动引导和警告提示;对多车道路段公路,应兼顾不同车道公路使用者对交通标志的视认效果;对气象不良路段,应加强静态标志与可变信息标志的协调设置。公路本身及沿线环境存在影响行车安全且不易被发现的危险低点时,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设置警告标志。警告标志不得过量使用。禁令标志应设置在需要明确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路段起点附近醒目的位置。
16、其中限制交通标志应综合考虑公路功能、技术等级、路侧开发程度、路线几何特征、运行速度、交通运行、交通事故和环境等因素,在交通安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是否设置以及限速值和限速标志的形式,经主管部门认可后实施设置,并满足下列要求:I .宜实施分路段限速,路段限速值不宜频繁变化。II .限速值可不同于设计速度值。III .可根据不同车型运行特点和安全管理需求,采取分车型限速的方式。IV .限速标志应与其他交通安全设施配合使用。指示标志应根据交通流组织和交通管理的需要,在驾驶人、行人容易产生迷惑处或必须遵守行驶规定处设置。指路标志应根据路网一体化的原则进行整体布局,做到信息关联有序,不得出现信息不足、
17、不当或过载的现象。应根据公路功能、交通流向和沿线城镇分布等情况,依距离、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优先选取交通需求较大的信息指示。旅游区标志设置时应根据旅游景区的级别、路网情况等合理确定指引范围。当旅游区标志与其他交通标志冲突时,其他交通标志具有优先设置权限。在不引起信息超我的前提下,可将旅游景区名称信息合并到指路标志版面中。告示标志的设置,不得影响警告、禁令、指示、指路标志的设置和视认。公路平面交叉处的交通标志应在综合考虑平面交叉的交通管理方式、物理形式、相交公路III .交通标志的标志板采用3003铝,滑动槽铝采用2024铝(或其他符合GB5768-2009标准)铝合金板材,并符合GB/T
18、3880.3-2006”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的规定。IV .高强螺栓高强连接螺栓,应采用40B或45号钢,并符合GB1231-2006的规定。V .基础混凝土强度应不小于30NPa,并符合JTGD62-201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反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VI .反光标识膜采用Iv类反光膜,反光膜颜色的角点坐标和标识色泽耐用期应满足GB/T18833-2012公路交通标志防光膜的要求。制作I .交通标志的形状、图案、颜色应严格按照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标准或设计图的规定执行。为了确保指路标志的视认性,指路标志汉字、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也应符合GB5768-20
19、09的规定。II .交通标志的边框外缘应有衬底色。衬底色规定为:警告标志黄色,禁令标志白色。III .标志板与滑动槽钢、卷边加固件连接,在保证连接强度和标志板面平整,不影响贴反光膜的前提下,可采用挪接或点焊。IV .考虑到大型指路标志在制造、运输、安装过程中的困难,厂家在制造过程中,根据标志版面设计的具体情况允许采取适当分割的办法来制造,可以分别贴反光膜,分开运输,在安装时再进行拼接。V .标志底板采用2024型铝合金板制作,铝合金板材的抗拉强度应不小于289.3MPa,屈服点不小于241.2Mpa延伸率不小于4%10%oVI .警告标志的铝合金板应采用卷边方式进行加固,其他矩形标志板周边采用
20、焊接铝合金角钢的方式进行加固。VII .大型标志的板面结构,宜采用挤压成型的铝合金板拼接而成。VIIL标志安装角度应符合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的有关规定。标志板安装时,应将矩形标志板的顶边(底边)调成水平。标志板应保持平整,不应产生变形。对于因制作、运输、安装等因素造成的标志板面扭曲、变形的,应进行调整或更换。(6)旧路原有交通标志的处理由于路线的调整,针对旧路原有的交通标志,全部进行拆除不再利用处理,拆除量已计入标志设置一览表中。4.2交通标线(1) 一般规定(4)技术要求本路段标志分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路标志、指示标志等,在标志的布设上重点考虑:及时地给司
21、机提供准确的信息:有效结合路面标线、其他公路设施及路况布置:全线各种类型标志统一布局,形成整体系统;综合考虑路网中道路的分级与功能,对道路信息进行分级,对交叉口设置指路标志:针对“单个急弯”、“连续急弯路段”、“陡坡路段”、“连续下坡路段”、“急弯陡坡路段”、“视距不良路段”、“路侧险要路段”、“平交路口”、其他(如穿越学校、集镇、村庄,路基宽度变化,事故多发路段等)等设置必要的警告、禁令和指示标志。根据本次设计道路的技术等级指标以及设计速度,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中规定,对设计版面进行如下约定:版面上字符:标志版面上的字符信息采用中文方式,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
22、B5768-2009)并结合公路实际情况及需要进行设计。根据设计行车速度确定板面尺寸,警告标志采用边长90Cm的板面;禁令、指示标志采用外径80Cm的板面;指路标志字体汉字高度为45cm,字宽与字高相等,字体采用交通工程标准字体。指路标志颜色为蓝底、白字、白图案:警告标志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禁令标志颜色白底、红圈、黑图案。高速公路编号用绿字,国道编号用红字。标志反光材料,考虑其反光性能、老化性能、耐用年限及造价几项指标,结合本工程特点,标志版面的汉字采用IV类反光膜。(5)结构设计及施工要求支撑形式根据我国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GB5768-2009)规定,按重庆市50年一遇风速计算,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路网工程一6 号上山路道路工程 路线说明 路网 工程 山路 道路 路线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86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