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屈原贾生列传-WPSOffice.docx
《5.屈原贾生列传-WPSOffice.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屈原贾生列传-WPSOffice.docx(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贾生列传是史记七十列传的第二十四篇,是屈原和贾谊的传记。他们虽然不是同时代人,但是二人的遭遇有不少共同之处。他们都是才高气盛,又都是因忠被贬,在政治上都不得志,在文学上又都成就卓著。所以司马迁才把他们同列于一篇。屈原是楚王的同姓宗族,他见识广博,知识丰富,与楚王商议国家大事,制定国家政策法令,接待各国宾客。楚王对他非常信任,因此深受上官大夫的嫉妒。上官大夫就进谗言使楚王疏远屈原。屈原怨恨楚王听信小人的言语,很忧虑,于是就写了离骚这首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屈原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
2、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屈原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屈原的作品除了离骚,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贾生名叫贾谊,才华过人,汉文帝也非常欣赏他,一年之中破格提拔他为太中大夫。贾谊提出了一系列革新主张,但却遭到了周勃等老臣们的反对。他们攻击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而汉文帝又是这班老臣们所拥立,登位不久,权力未稳,也只有依从而已,所以就把贾谊贬到长沙
3、。贾谊都郁不得志,于是就写了一篇吊屈原赋来凭吊屈原。但这哪里是独吊屈原,这是贾谊在抒发自己的怨愤之情。贾谊做长沙太傅的第三年,有一只鹏鸟,也就是猫头鹰飞入了房间,停在座位的旁边。猫头鹰在旧时被视为不吉祥之鸟。贾谊因被贬居长沙,长沙低洼潮湿,常自哀伤,以为寿命不长。如今鹏鸟进宅,更使他伤感不已。于是作鹏鸟赋抒发忧愤不平的情绪,并以老庄的齐生死、等祸福的思想以自我解脱。三年后贾谊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过了几年,梁怀王坠马而亡。贾谊伤心自己这个老师没有当好,深感歉疚,抑郁而亡,时仅三十三岁。对于屈原,作者先写他的才能之高。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但也因此深受上官大夫的嫉妒。上官大夫进
4、谗言使怀王疏远屈原。屈原被贬之后,作者极力表现他忠君爱国的一腔热血和满怀赤诚,“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但屈原最终也没能使怀王觉悟,反因此得罪了令尹子兰,惨遭放逐。屈原被放逐之后,作者重点写了他的死。上不能为国尽忠效力,下不能躬耕垄亩,归隐田园,“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一种伟大的、难得的孤独,唯有坚强者方能如此,唯有高尚者方能如此。所以屈原才表示:“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螺乎!”就这样,屈
5、原怀抱沙石,沉江而死,实现了自己“伏清白以死直”(离骚)的诺言,其正直刚烈堪称千古之冠。司马迁对贾谊,则首先表现其才华过人,“是时贾生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人,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以为能,不及也汉文帝也非常欣赏他,一年之中破格提拔他为太中大夫。接着贾谊又提出了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行礼乐等革新主张,但却遭到了周勃等老臣们的反对,他们攻击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而汉文帝又是这班老臣们所拥立,登位不久,权力未稳,也只有依从而已。所以就把贾谊贬到长沙,任长沙王太傅。贾谊到长沙之后,作者重点写其郁郁不快的情怀,而在表现时,又大多借贾谊自己的辞赋
6、来直接抒发,如其吊屈原赋云:斡弃周鼎兮宝康瓠,腾驾罢牛兮骏蹇驴,骥垂两耳兮服盐车。章甫荐屣兮,渐不可久。嗟苦先生兮,独离此咎!”这哪里是独吊屈原,贾谊亦何尝不是如此,不然的话,他又怎能年纪轻轻就忧郁而死呢?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作者笔端饱含感情,行文幽抑哀惋。正如作者所云:“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可见作者是在这种悲慨的感情中写下本篇的,并将此情寄之笔端。而司马迁自己也同样是才高气盛,因忠而遭受不幸,所以他表面上写屈原、贾谊,实际上也在写他自己,他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7、”也正是由于作者把自己悲愤不平之感倾注在本传上,才使得本篇有了不同于其他人物传记的特色,这就是一边叙事,一边议论抒情。如本传开头两个自然段是叙事,但讲到屈原被疏之后,作者忍耐不住开始一大段议论抒情,对屈原人格,对离骚精神的评论,都是非常准确的,如“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这可以说是切中肯繁之语。另外,本篇在写作上确实又继承了离骚的抒情传统,正如清人陈刘熙载所云:“学离骚得其情者太史公,得其辞者为司马长卿。“又云:“太史公文,兼括六艺百家之旨。第论其恻怛之情,抑扬之致,则得之于诗三百篇及离骚者居多。(艺概文概)而纵观本篇,更是如此。屈原名平,和楚国王室是同姓一族。他担任楚怀王的左徒,学识渊博
8、,记忆力很强,对国家存亡兴衰的道理非常了解,对外交往来,接人待物的辞令又非常熟悉。因此他入朝就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制定政令;对外就接待各国使节,处理对各诸侯国的外交事物。楚怀王对他非常信任。而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同,他为了能得到怀王的宠信,很嫉妒屈原的才能。有一次,怀王命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写完草稿,还没最后修定完成。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夺为己有,但屈原不肯给他。他就和楚怀王说屈原的坏话:“大王您让屈原制定法令,上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每颁布一条法令,屈原就自夸其功,说是除了我之外,谁也做不出来怀王听了,非常生气,因此就对屈原疏远了。屈原对怀王听闻失灵而不能分辨是非,视线被谗佞谄媚之徒所蒙蔽
9、而不能辨明真伪,致使xie6*恶伤害了公道,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感到万分痛心,所以才忧愁苦闷,沉郁深思而写成离骚。所谓“离骚”,就是遭遇忧患之意。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在处境窘迫的时候,就要追念根本,所以在劳累困苦到极点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在受到病痛折磨无法忍受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坚持公证,行为耿直,对君王他一片忠心,竭尽才智,但是却受到小人的挑拨离间,其处境可以说是极端困窘了。因诚心为国而被君王怀疑,因忠心事主而被小人诽谤,怎能没有悲愤之情呢?屈原写作离骚,正是为了抒发这种悲愤之情。诗经国风虽然有许多描写男女恋情之作,但却不是yin6*L;诗经小雅虽然表露了百姓对朝政的
10、诽谤愤怨之情,但却不主张公开反叛。而像屈原的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以上两者的优点。屈原在离骚中,往上追述到帝善(k库)的事迹,近世赞扬齐桓的伟业,中间叙述商汤、周武的德政,以此来批评时政。阐明道德内容的广博深远,治乱兴衰的因果必然,这些都讲得非常详尽。其语言简约精炼,其内容却托意深微,其情志高洁,其品行廉正,其文句虽写的是细小事物,而其意旨却极其宏大博深,其所举的虽然都是眼前习见的事例,而所寄托的意义却极其深远。其情志高洁,所以喜欢用香草作譬喻。其品行廉正,所以至死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身处污泥浊水之中而能洗涤干净,就像蝉能从混浊污秽中解脱出来一样,在尘埃之外浮游,不被世俗的混浊所玷污,清白高洁,
11、出污泥而不染。推论其高尚情志,就是说与日月争辉也是恰宜的。屈原被贬退之后,秦国想发兵攻打齐国,可是齐国与楚国有合纵的盟约,秦惠王对此很是担忧,于是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带着丰厚的礼品来到楚国表示臣服,说:“秦国非常痛恨齐国,但齐国和楚国有合纵的盟约,若是楚国能和齐国断交,那么秦国愿意献出商、於一带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贪图得到土地而相信了张仪,就和齐国断绝了关系,并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欺骗了楚国,对使者说:“我和楚王约定的是六里,没听说过有什么六百里。”楚国使者非常生气地离去,回到楚国把这事告诉了怀王。怀王勃然大怒,大规模起兵攻打秦国。秦国也派兵迎击,在丹水、淅水一带大破楚军,并斩杀八万人
12、,俘虏了楚将屈丐,接着又攻取了楚国汉中一带的地域。于是楚怀王动员了全国的军队,深入进军,攻打秦国,在蓝田大战。魏国得知此事,派兵偷袭楚国,到达邓地。楚兵非常害怕,不得不从秦国撤军回国。而齐国很痛恨怀王背弃盟约,不肯派兵救助楚国,楚国的处境非常艰难。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识,明於治乱,娴于辞令。译文:屈原,名平,是楚王的同姓宗族。楚怀王在位是,屈原被任命为左徒。屈原见识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对国家存亡兴衰之道非常了解,对外交辞令十分熟悉。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译文:屈原在内辅佐楚王处理政务,参与制定国家的政策法令;对外负责接待各
13、国来往楚国的宾客,应付各诸侯国与楚国之间的外交事务。楚怀王对其十分信任。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译文:上官大夫与屈原职务相同,上官大夫想在楚怀王面前与屈原争宠,所以心里十分嫉妒屈原的才能。楚王命令屈原起草法令,屈原写好了草稿,还没有最后确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译文:上官大夫看见以后就想将屈原起草好的法令拿走,但屈原没有将其拿给上官大夫;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译文:上官大夫便在楚王面前进谗言陷害屈原说:“大王命屈原起草法令,满朝公卿没有不知道的,每次一有新法令颁布,屈原就夸
14、耀这是自己的功劳,认为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够制定出这样的法令楚王听完后很生气,于是开始疏远屈原。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译文:屈原痛恨楚怀王听信小人的谗言,不能明察小人的险恶用心,被小人的谗言和谄媚蒙蔽了自己的头脑,致使奸邪危害了公正,正直有原则的人不能被容纳,所以很忧虑,经过沉思之后,屈原写成了离骚这首诗。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译文: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天,是人产生的根源;父母双亲,是人的根本。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译文:人到了处境窘迫的时候,就会想到自己的根
15、,所以在劳累困苦、疲倦到了极点的时候,没有不向上天呼叫的;在遭受疾病的痛苦而无法忍受的时候,没有不呼叫自己的父母的。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译文:屈原坚持正直的言行,竭尽自己的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君主,但小人却进献谗言来离间他和君主的关系,可以说是处境窘迫了。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译文:诚实却受到怀疑,忠心却被人陷害,怎能没有怨恨的意思呢?屈原创作离骚,就是由怨恨引起的。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译文:诗经国风部分虽然有很多描述男女之间恋爱的诗篇,但其内容不会让人感觉到淫乱,诗经小雅虽然充满了怨恨和批评,
16、但却不鼓动人们作乱。像离骚这样的作品,可以说同时具备了两者的优点。上称帝兽,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译文:离骚的内容向前追述帝辔的事迹,近世赞许齐桓公的伟业,中间又叙述了商汤王、周武王的事迹,用来批评当时的一些弊端。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译文:阐明了道德的博大和崇高,国家兴衰存亡的道理,没有一点不是完全表达出来的。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絮,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译文:诗中的文辞都很简约、细微,诗中表达的志向高洁,品行正直,诗中描写的都是事务的细节,但内涵却非常深远,虽然诗的内容描述的都是一些身边常见的事物,但其义理却非常深远。其志絮,故其称物芳。其行廉,
17、故死而不容。译文:诗中表达的志向高洁,所以经常用香草来赞扬事物。诗中表达的品行正直,所以宁死也不愿意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自疏濯淖汗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译文:虽然他处在污泥浑水中,却能把身体洗涤干净,像蝉蜕壳一样把自己从污浊污秽中解脱出来,从而可以在尘埃以外飘浮游荡,不沾染世上的污垢,保持高洁的品质,虽然在污泥中,却不沾染污秽。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译文:从这首诗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跟太阳月亮来争夺光辉,也是可以的。屈平既细,其彳笈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译文:屈原被罢黜以后,没过多久秦国便计划进攻齐国,
18、但齐国与楚国签订了合纵盟约,关系亲密,秦惠王担心自己出兵攻打齐国时楚国会出兵援助,于是秦昭王便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带着丰厚的礼物来到楚国表示自己愿意臣服于楚怀王;日:“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原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译文:张仪对楚怀王说:“秦王很厌恶齐国,但齐国与楚国是合纵盟友关系,楚国如果能与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出商、于的六百里土地给楚国。”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译文:楚怀王贪图那六百里土地,相信了张仪的鬼话,然后与齐国绝交,还派使者到秦国去接收土地。张仪诈之日:“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译文:楚国使者到了秦国后,张仪欺骗楚国的使者说:“
19、我与跟楚王约好的是六里土地,没有听说过六百里土地的说法。”楚国使者非常生气地离开了秦国,回到楚国,将自己受骗这一情况报告了楚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译文:楚怀王也因此暴怒,调集大军进攻秦国。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於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句,遂取楚之汉中地。译文:秦国也出兵反击,在丹地、淅地大败楚军队,斩杀八万楚国土兵,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句,秦国也乘势攻占了楚国的汉中一带。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於蓝田。译文:楚怀王于是调动全国的军队深入秦国境内,攻打秦国,双方在蓝田交战。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译文:魏国听说以后,出兵偷袭楚国,一直打到了楚国的邓地。
20、楚军因魏国的偷袭而感到恐惧,便从秦国撤军回到楚国。齐国因为楚国与自己绝交这一事件而非常生气,最终也没有派兵援救,楚国的处境因此非常困窘。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日:“不原得地,原得张仪而甘心焉。”译文:第二年,秦国割让汉中的土地给楚国来求和。楚怀王说:“寡人不想得到土地,只想得到张仪,这样寡人也就心甘了。”张仪闻,乃日:“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译文:张仪听说以后,就说:“用一个张仪来换取汉中的土地,是很合理的,请大王同意臣前往楚国。到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於怀王之宠姬郑袖。译文:了楚国以后,张仪用丰厚的财物贿赂当权大臣靳尚,通过靳尚诱导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对楚王吹了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屈原 列传 WPSOffice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89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