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_T14157-2023水文地质术语.docx
《GB_T14157-2023水文地质术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_T14157-2023水文地质术语.docx(16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CS 07. 060CCS D 14G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41572023代替GB/T141571993水文地质术语Terminologyofhydrogeology2023-11-27发布2024-03-01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目次前言III引言IV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水文地质学基本理论11.1 一般术语I1.2 水文地质学基础41.3 地下水动力学151.4 水文地球化学254 专门水文地质理论354.1 环境水义地质354.2 污染水文地质384.3 生态水文地质424.4 农业水文地质454.5 矿山水文地质504.6 岩溶水文地质594
2、.7 地热水文地质634.8 基岩水文地质684.9 黄土水文地质694.10 冻土水文地质705 水文地质调查与地下水监测715.1 水文地质调查类型715.2 水文地质调查内容715.3 水文地质调查成果735.4 地下水监测746 地下水资源评价766.1 地下水资源量相关概念766.2 地下水资源评价内容786.3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797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831.1 地下水资源开发831.2 地下水资源保护861.3 地下水资源管理871.4 地下水人工补给898 水文地质技术方法928.1 遥感928.2 水文地质物探938.3 水文地质钻探968.4 水文地质试验988.5 同
3、位素技术1018.6 模拟和模型技术1069 水文地质信息化1099.1 水文地质数据库1099.2 水文地质信息系统1109.3 水文地质三维模型110参考文献Hl索引112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什代替GB/T141571993水文地质术语,与GB/T141571993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范围增加了适用于水文地质调查评价、地下水保护等工作(见第1章,1993年版的第1章);b)增加了术语和定义588条,重点是污染水文地质、生态水文地质、水文地质调查与地下水监测、水文地质技术方法、水文
4、地质信息化等部分;c)删除了术语和定义365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目前不再适用的术语,二是部分一般性的基础术语,三是GB/T15218-2021地下水资源储量分类分级中一些过细的地下水分类名称;d)更改了术语和定义481条,主要是对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生态保护修复等的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规范和完善。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白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水利部信
5、息中心(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中国地质调杏局西安地质调杏中心(西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河北地质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郝爱兵、吴爱民、张二勇、梁杏、王旭升、何江涛、陈宗宇、蔡五田、李向全、章树安、尹立河、张光辉、张福存、夏日元、王贵玲、王宇、叶成明、朱庆俊、李氏青、聂振龙、张礼中、于开宁、陈彭、王璜、刘宏伟、苗晋杰、王家松、杨桂莲、酬兰、孟癖、孙龙、李文娟、闩佰忠、李小杰、邢博、金喜来、王茜、李曼、潘建永、王旭清。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
6、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993年首次发布为GB/T141571993;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本文件在GB/T141571993的基础上,根据近几十年来水文地质学科发展和调查研究工作实际,以及相关研究成果修订而成,目的是进一步规范水文地质调查评价和地下水勘查、开发、利用、保护、规划管理、科研、教学及国际交流等工作领域的相关术语。水文地质术语1电BB本文件界定了水文地质学基本理论、专门水文地质理论、水文地质调查与地下水监测、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水文地质技术方法和水文地质信息化等水文地质领域的相关术语。本文件适用于水文地质调查评价和地下水的勘查、开发、利用、保护、规划管理、科研、教学
7、、国际交流等领域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水文地质学基本理论3.1 一般术语3.1.1水文地质学Ilydrogevlogy以地下水为研究对象的地质学分支学科。注:主要研究天然和人类活动影响E地下水的时空分布状况、形成演化规律和运动特征,岩土水理性质、水文地/责参数及其空间变化,地下水与岩土间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地下水的生态环境属性和功能,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法与保护技术等。3.L1.1水文地质学基础principlesofhydrogeology水文地质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注:又称为普通水文地学或水文地质学原理。1.1.1.2地下水动力学groun
8、dwaterhydraulics研究地下水在岩土中运动规律的学科。1.1.1.3水文地球化学hVdrogeochemistry研究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和演化规律、地下水中化学元素的迁移、转化、聚集过程以及地下水在岩层中地球化学作用的学科。3.1.2专门水文地质appliedhydrogeology针对特定目的或专门对象进行的水文地质调查评价和科学研究。注:其中些领螺过长期发展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如环境水文地质、矿山水文地质、岩溶水文地质等。3.1.2.1区域水文地质regionalhydrogeology以认识和揭示地下水时空分布与形成演化的一般规律为目的,对资源总体状况和相关
9、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评价的水文地质调查研究。3.1.2.2供水水文地质watersupplyhydrogeology为各种目的供水而开展的水文地质调查,勘探和评价。3.1.2.3环境水文地质environmentalhydrogeology环境水文地质学关于地下水相关环境问题的成因机制、演变规律和防控措施等的水文地质理论和技术方法。3.1.2.4污染水文地质contaminanthydrogeology以认识和揭示污染物在岩土和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发受到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等的修复和管控技术等为主要目的的水文地质调查研究。3.1.2.5生态水文地质ecologicalhydrogeology
10、以认识和揭示地下水与地球各圈层之间的柑互关系以及生态环境效应为目的的水文地质调查研究。3.1.2.6农业水文地质agriculturehydrogeology以服务农业生产、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等为主要目的的水文地质调查研窕。3.1.2.7矿山水文地质minehydrogeology矿山水文地质学关于矿产资源开发和矿山建设过程中地下水水害防治、防排水方案制定和含水层保护等的水文地质理论和技术方法。3.1.2.8岩溶水文地质karsthydrogeology岩溶水文地质学以岩溶水为专门研究对象的水文地质理论和技术方法。3.1.2.9基岩水文地质bedrockhydrugeology以固结坚硬岩石中
11、的地下水为主要对象的水文地质调查研究。3.1.2.10 1.2.10地热水文地质geothermalhydrogeology针对水热型地热资源的水文地质调查研究。3.1.2.11同位素水文地质isotopichydrogeology利用同位素方法和技术研究地下水的起源、存在、分布、运动和循环,以及与其他地球圈层的相互作用。3.1.2.12古水文地质paleohydrogeology地质历史时期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和演变的水文地质调查研究。3.1.3地表水surfacewater存在于地壳表面的河流、湖泊、水库、水塘、沼泽、冰川、积雪等水体中的水。来源:GB/T309432014,2.1.13.1
12、.4地下水groundwater地面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注:狭义指潜水面以下饱水带中的重力水。3.1.4.1潜水phreaticwater地表以下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连续稳定含水层中的地下水。3.1.4.2承压水confinedwater充满于两个隔水层间的含水层中具有承压性质的地下水。3.1.4.3浅层地下水shallowgroundwater积极参与水循环交替的地下水。注:一般指埋藏深度小于Ioom的潜水。3.1.4.4深层地下水deepgroundwater自然循环交替缓慢、恢复难度较大的地下水。注:一般指埋藏深度大于100m的承压水。3.1.4.5泉spring地下水的天然露头。3.1
13、.5含水层aquifer能传输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饱和岩上层。3.1.6隔水层aquifuge不能传输与给出水量或传输与给出水量极弱的岩土层。3.1.7水文地质单元hydrogeologicalunit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差异性划分的,具有较为明确边界特征和统一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空间区域。3.1.8水文地质条件hydrogeologicalconditions控制和影响地下水的埋藏、分布、运动及其水量、水质特征的各种地质因素。3.1.9水文地质参数hydrogeologicalparameter含水层水文地质特性的各种定量指标。3.1.10 1.10渗透系数hydraulicconductivi
14、ty反映多孔介质透水性的物理量。注:根据达西定律,达西流速(V)与水力梯度成正比,其比例系数即为渗透系数K=V1,量纲为LT,3.1.U地下水系统groundwatersystem由边界围限的、具有统一水力联系和水量、水质输入、运移及输出的含水地质体。3.1.12地下水资源groundwaterresources含水层中具有利用价值的地下水水量。3.1.13地下水动态groundwaterregime在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温及化学成分等要素随时间的变化。3.1.14地下水均衡groundwaterbalance某一地区(含水层)在一定时间段内,地下水的总补给量与总消耗量及
15、地下水贮存量的变化量之间数量对比关系。3.1.15地下水污染groundwatercontamination;groundwaterpollution人为原因导致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性质改变,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现象。3.1.16地下水监测groundwatermonitoring选择代表性水井或地下水露头,对地下水水位(水头)、水温、水质、流量等要素按照一定时间间隔进行定量观测(或采样测试),以便掌握地下水动态情况的工作。3.1.17水文地质调查hydrogeologicalinvestigation按照一定工作精度要求开展的水文地质工作。注:土要是在雌已有成果资料基毗,采用地面测绘、遥
16、感、物探、钻探、监测、分析测试、试验、模拟计算等于段方法,获取各种水文地质基础信息,提高水文地S研究程度,评价地下水水量和水质,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提供基础水文地质成果资料。3.1.18水文地质图hydrogeologicalmap归纳水文地质调查资料,反映工作区地形地貌、岩土结构、地质构造、地下水赋存类型和主要含水岩组,表征地下水富水性、水质、地下水运动及其他典型水文地质特征要素等内容的图件。3.2水文地质学基础3.2.1水循环watercycle地球上或某一区域内,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水分通过蒸散发、水汽输送、降水、入渗、径流等过程不断变化、迁移的现象。注:根
17、据水循环的动力和路径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3.2.1.1水圈hydrosphere连续包围地球表层的水体和地壳岩石中的水.3.2.1.2包气带vadosezone地面以下潜水面以上的地带。注:也称非饱和带。3.2.1.3毛细水带capillaryzone受岩层毛细力的作用,潜水面以上形成的与饱水带有直接水力联系的含水地带。3.2.1.4饱水带saturatedzone地下水面以下,岩层的空隙全部(或几乎全部)被水充满的地带。3.2.1.5三Cttransfonuationamongthreewaterforms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水量交换和平衡关系。来源:GB/T309432014,3
18、.3.63.2.L6四水转化transformationamongfourwaterforms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的水量交换和平衡关系。来源:GB/T309432014,3.3.73.2.2岩土rockandsoil岩石和土。3.2.2.1岩rockandsoilStratifdrm层状结构的岩石和土。3.2.2.2岩土体rockandsoilmass非层状结构的岩石和土。3.2.3空隙void岩上中孔隙、孔洞、裂隙和溶洞等空间。3.2.3.1孔隙pore松散岩土颗粒间的空隙。3.2.3.2裂隙fissure固结的坚硬岩石中各种成因的缝隙。3.2,3.3JHkarstcave溶穴岩
19、溶作用所形成的空洞。323.4孔隙度porosity孔隙率岩土中所有空隙体积与岩土总体积之比。3.2.3.5有效孔隙度effectiveporosity饱水岩土相互连通的空隙被重力水所占据的体积与岩土总体积之比。3.2.3.6孔隙比porcratio岩土的空隙体积与岩土骨架的体积之比。3.2.3.7裂隙率fissureratio裂隙的体积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注:反应裂隙发育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用百分比表示。3. 2.4地下水存在形态formofgroundwater岩土空隙中地下水存在的形式和状态。3.1.1.1液态水liquidwater以液态形式存在岩土空隙中的水分。1.1 .
20、4.1.1重力水gravitationalwater岩土中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运动的地下水。1.2 .4.1.2毛细水capillarywater同时受毛细力(或毛管力)和重力影响的水。注:包括支持毛细水、悬挂毛细水、孔角毛细水。3.1.1.2结合水boundwater附着于空隙壁面或颗粒表面,不能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水。3.1.1.2.1强结合水stronglyboundwater吸着水紧附于岩土颗粒表面结合最牢固的一层水。注:其所受吸引力相当升万个大气压。3.2,4.2.2弱结合水weaklyhonndwater薄膜水结合水的外层,由于分子力而粘附在岩土颗粒上的水。注:在饱水带中.能传递静水压
21、力,静水压力大于结合水的抗前强度时能够运移。3.1.1.3气态水vaporouswater以气态形式存在于岩土空隙中的水分。3.1.1.4固态水solidwater以固态形式存在于岩土空隙中的水分。3.2.5岩土水理性质waterrelatedphysicalpropertiesofrockandsoil表征岩土体储容、滞留、释出及传输水分能力的各种参数。3.2.5.1容水度watercapacity饱和含水率岩土中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休积与岩土休积之比。注:以或域百分比表示。3.2.5.2持水度specificretention饱水岩土体在重力释水后仍能保持的水的体积与岩土体积之比。3.2.5
22、.3给水度specificyield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时,因重力作用从单位水平面积岩土柱体(从地面到潜水面)释出的水体积。注:以小数或百分比表示,也称为重力给水度。3.2,5.4漆透性Penneahility岩()体传输水或其他流体的能力。注:其定量指标是渗透系数,也称水力传导率。3.2.5.5富水性wateryieldproperty用抽水试验方法综合评价含水岩层的传输与给水的性能。注:通常以一定降深,一定口径下的单井出水量来表征含水层富水程度。3.2.5.6饱和度degreeofsaturation岩石孔隙中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注:以百分比表示。反映岩石中孔隙的允水程度。1.1.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_T14157 2023 水文地质 术语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90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