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小学教师读书征文五篇.docx
《xx小学教师读书征文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小学教师读书征文五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小学教师读书征文(一)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书到用时方恨少,而作为教师的我不断进步的法宝就是读书。在工作之余,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有精深的理论研究、生动的实际案例,其中有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我受益匪浅。书中提到教师要敬畏生命,第七十五条中写到: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
2、行的心灵的接触。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体验到尊严感,要让学生感受到我在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在家是个好孩子。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有的时候可能因为教师的某一句话伤的孩子脆弱的心灵,甚至有可能毁掉学生的一生,记得前段时间我出去学习,当时有一位老师讲了一个案例,有一名老师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作业要求抄三遍语文书,第二天交作业时全班只有一个学生完成,老师把这个学生叫了起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你就是一个大傻冒”。结果这名学生得了精神病,家长将孩子送到精神病医院,医生说这孩子不能痊愈,永远都会这样了,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因为教师的一句话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
3、这个案例提醒了很多教师,学生在小学三、四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一年级是关键期,有些不适合对学生讲的语言千万不能讲,每个学生都是家里的唯一,既然家长放心的把学生交给了我们老师,我们就要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健康快乐的成长起来,我想这也是每个家长的心声。在他的一百条建议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谈到了“阅读”的重要作用,特别谈到了对于“后进生”的工作。他也教给我们使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办法还是阅读,因为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润滑剂。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每个班级一定都有“后进生”,我的班级也如此,有一个女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4、在同学面前说话的声音特别小,缺少自信,了解情况后我经常锻炼她在同学面前讲话,每次哪怕她有一点点的小进步,我都及时表扬,一段时间后有了很好的效果,逐渐增强了她的信心,但是学习上没有进步,读了这本书后,我反思了自己工作的不足,应该让她多阅读,爱读书的学生一定会喜欢上学习的,除了阅读以外,她还需要更多的关心、帮助、理解等,应该对她更多一些关注。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怎样教育孩子热爱劳动”这条中提到“而真正的幸福根源何在呢?就在于创造,在于创造性的劳动”。他和孩子们用勤劳和智慧建起了葡萄园,而这些学生到了青年时代都走上了独立的劳动生活的道路。因为在小学时期播种的探索的种子,在学生后来的生活中发育
5、成了丰硕的果实,在他们的意识中对于土地、植物和在土地上的创造性活动怀着热烈的眷恋之情。回想起我的学生,他们都是家里的唯一,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没有辛勤汗水的付出,只会坐享其成,导致他们体会不到父母的艰辛,不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我经常教育班级里的学生,每天回家后要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但是真正按照我说的做的又能有多少?思考一番后应该是我的过错,我只是一味地说服学生,如果我换一个角度教育学生,经常讲一些父母为了孩子辛勤付出的小故事,让学生动之以情,使他们深受感动,懂得感恩父母,我想这样一定会有更多学生热爱劳动。读了这本书后,使我不断的反思自己教育工作中的不足,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精
6、华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多读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育的学问与艺术永无止境,教师的魅力在于不断的孜孜以求。XX小学教师读书征文(二)翻开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立刻被其中的内容吸引住了,从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那份热爱。这本书,让我的心灵受到一些激荡,让我渐趋平庸的心不再麻木,就这样,在感叹中,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省自身,反省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踏上三尺讲坛二十年多年,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变得毫无棱角,捧读完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才真正意识到:实际上所谓的平淡是平庸,
7、是无为。更使我敬佩不已的是教育专家的一些理论,在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是适用的、正确的,正所谓真理的价值是永恒的。李镇西老师和他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在两大方面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他在教育事业中圆梦。二是他的对“有了爱,不等于就有了教育”的反思。在教育事业中圆梦。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撰写出版过程让我为之感动,它不是信手捏来,而是源自一捆尘封了19年,纸张都发黄了的那一本本教育手记。李镇西老师写书时的场面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那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我打开电脑,拉出键盘,敲出了第一行字:爱心与教育一一素质教育探索手记。我完全没有写书的感觉,只觉得十几年来教育在我心中积蓄的思想感情的潮水一下喷涌而出,在键盘
8、上恣肆奔涌,敲键盘的手指禁不住也微微颤抖。读到这不言而喻,只有对教育的无限热爱,才如此地激情澎湃。整整三个月,李镇西老师的业余时间都是这样在阳台的电脑前度过的。也许在旁人看来,如此不停地敲击键盘是何等地乏味而枯燥,但他却感到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眼前的电脑屏幕上是一页页纯洁动情的文字,而这些文字又很自然地幻化为一幅幅很美丽很鲜活的画面,那是宁玮善良而坚韧的面容,杨嵩纯真而调皮的微笑,岷江之滨的熊熊篝火、峨眉山雪地上的灿烂阳光于是,他的整个身心又沉浸在和学生一起度过的被青春染绿的日子里!李镇西,一位教育者在把他和学生的故事写出来,让更多的人和他一起分享这教育的幸福与美!体现出他是如何爱学生的,
9、在这个爱的沃土中他收获丰收的喜悦:教育和文学给了他双重的回报一文学为他的教育事业插上了翅膀,同时,教育正在圆他的文学梦。一个个镜头的浮现,让我不知如何表达自己对李镇西老师的敬佩,回想我己与学生一起度过的日子,虽然能记起一些回忆,但那只是内心深处的片段,也许这就是我产生了职业倦怠的原因所在吧。对教育的反思“有了爱,不等于就有了教育书中提至心我的教育实践的确充满了对学生的爱,但我并不认为我的教育能够用“爱心教育”来概括。我不接受甚至反对“爱心教育”的提法,就是不希望人们把爱心当成一种模式,一种手段,一种技巧。教育的爱,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做出来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它自
10、然而然地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不声不响地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读到这,曾几何时,“爱心”这个词的泛滥,我也有过这样的误解:讲爱心当然好,但是也不应该过分强调爱心,应该有限度。因为一味强调爱心,学生就不好管了!例如,“我觉得我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但是工作中仍然力不从心;尤其让我伤心的是,我那么爱学生,可学生仍然不理解我,也不爱我,有的学生实在太调皮,根本管不住呀!教育不能只有爱心,还得有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呀!”面对困惑,我在书中找到了明确的答案,关于教育中的爱心,无论怎样强调都是不过分的。关键是如何理解这个“爱心”。李老师为我们科学地解读了“有了爱,不
11、等于就有了教育“。以前我们以为教育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或者以为教育之爱就是迁就学生就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李镇西老师说到,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因为教育,不仅意味着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同时意味着按文明社会与他人交往的准则规范人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养成教育”。这种“养成教育”,带有某种强制性一一这种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强制性”与我们现在反对的思想专制不是一回事。作为社会人,不遵循起码的公共规则与秩序是很难与人交往的。同时,在一个集体中,一个人违纪必然妨碍其他更多的人学习。为了尊重多数人
12、学习的权利,有时不得不对违纪者以必要的惩罚。凡是离开了严格要求,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绝不是我们所提倡的真爱。这简短的话语,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地反思。要形成较为成熟的教育思想必须经过认真学习,多读教育理论专著,多向名家和大师学习,多参加一些沙龙类的讨论,多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李老师曾感慨地说:“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在我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缕金色的霞光。”李老师的成功也正是得益于对教育家思想的汲取和积淀。作为一名教师,我从未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时,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小学教师 读书 征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92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