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环保工作的主要措施及成就.docx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环保工作的主要措施及成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环保工作的主要措施及成就.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环保工作的主要措施及成就非常高兴有机会就“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环保工作情况跟大家进行交流。我想先用两句话把环保工作做个定位。第一句就是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句话,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主力军。这次报告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十二五”以来,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认识、新部署和新要求。第二,是在这样一个新的部署下,我们“十二五”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哪些成效。第三,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全社会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共同行动。一、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认识新部署新要求我们人类有一个弱点,就是对自己拥
2、有的东西往往不大珍惜,失去的时候才感觉到珍贵。我们对环境,对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家园的认识往往也是这样,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大家知道,从时间尺度上看,我们地球已经有几十亿年的历史了,人类的产生和发展大概有上百万年的历史,但是如果把地球的年龄看成24个小时的话,人类出现的时间大概只有一分钟的时间,工业革命以来的时间大概不足一秒。然而就是在这短短的一秒,我们人类极大的改变了几十亿年来地球的面貌,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说今天人类的足迹,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几乎无处不在。这个无处不在有它好的一面,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比如说有史以来,全球的森林已经减少了一半,而且每年还以近千万公顷的
3、速度在消失,同时我们也看到,我们地球所存储的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等自然资源被大规模消耗,有人预计全球石油和煤炭储量可供人类开采使用的时间分别剩下50年和200年。同时.,我们人类也用自己的智慧通过工业生产合成了100O多万种地球上原有没有的物质,这些物质进到了自然环境中,其中有些是有毒有害的物质,威胁着我们的水、气、土壤和生物安全。今天,我们全球都在关心、担忧一个问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气侯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成为个确定性的现实威胁。从1990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超过50%,他带来两个影响,一个是气温的升高,另外一个就是极端天气,比如说飓风、旱涝等极端天气事件越来越多。另外一个
4、,我们全球性挑战和问题就是水资源。目前全球水资源短缺影响40%的人口,它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从40%增加到三分之二,生活在水资源绝对稀缺地区和国家的人口数量将达到18亿。还有一个污染问题,学术界现在已经开始讨论,就是活性氮的污染问题。活性氮失衡的问题,主要是由施肥、化石能源燃烧、畜禽养殖等活动造成的,我们今天看到的雾霾、酸雨、土壤酸化、臭氧层消耗、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都是跟活性氮失衡密切相关的。所以我们今天的地球可以说已经很难找块干净的土地,“珠峰雪样中含汞含镒,大西洋底铅铝沉积,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云雾在加浓变酸”。人类自身对自然的认识是从19世纪60年代
5、开始的。那个时候有两件事情,也可能是巧合。一件事情大家都熟知,就是人类进入了太空,第一次站在地球之外来遥望我们自己的家园。在看我们自己家园的时候,不仅感到了地球之美、地球的独特和伟大,也看到了自身的局限和渺小。也是在这个时候,全球兴起了环境保护运动,人类开启了全面重新审视反思工业文明,反思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历程。从目前来看,人类的工业化进程充斥各种不文明、不平等、不平衡、不和谐的问题。不平等,20世纪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是怎么实现的呢?是全世界15%的人口消费了全世界56%的石油、60%以上的天然气和50%以上的重要矿产资源。不和谐是在这个过程之中,不仅仅是区域的不平衡、人和人之间的不平衡,而且
6、向自然环境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占有了地球非常有限的环境容量。发达国家通过对外扩张,向后发国家转移污染的企业和技术,在他们解决自身环境问题的同时,事实上也在输出污染。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全球的重化工产业是有个全球转移进程的。在这个过程之中,从英国转移到德国,再到北美大陆,再到日韩,污染也随着同样的轨迹在迁移。尽管经济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但是大家可以看到,在人类的工业化进程之中,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现代化模式,给地球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引发人与自然之间愈来愈尖锐的矛盾冲突。二十世纪发达国家相继发生的八大环境公害事件,教训极其深刻。在上世
7、纪70年代,就有科学家指出,如果地球上每个人都享受与北美同样的生活标准,我们讲的现代化水平,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大概需要3个地球来满足总的物质需求。2012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了一个报告,叫地球生命力报告。这个报告有个计算,他说:地球已经严重超载,如果再不重视并合理应对,最快到2030年,人类将需要有2个地球,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我们今天的发展站在两个非常重要的节点上:一个是我们的现代化进程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节点上,第二个是我们的复兴也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节点上。这两个新的节点,既有国内我们自身的,也有全球人类发展文明的。所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统筹处
8、理好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当前与长远、国内与国际等多重关系。我们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再以扩张式发展向外输出污染,无视全球环境约束,重复西方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化路径。我们更不能“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路”,让子孙后代承担过度使用资源和破坏环境的恶果。所以我们必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维护和发展好自然资源生产力,依靠调整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等举措来破解发展与环境矛盾,走绿色发展之路。可以说,人类迄今为止200多年的现代化进程中,到目前为止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超过30个,主要是OECD国家,人口不超过10亿。将来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还会有5到6个十亿人口要完成现代化进程,而中国十几亿人口的现代
9、化过程在历史上是没有的。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走出一条和平崛起、绿色现代化的新道路,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长期以来,我们党和政府一直保持着清醒认识和战略定力。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两个基本国策,其中一个就是环境保护。到了90年代,把实施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进入新世纪,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加快建立生态文明法律
10、制度,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又出了两份重要的文件,一个是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一个是最近新出台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这两份文件明确了我们国家未来一个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总的设计图和路线图,对今后生态文明建设会发挥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更加自觉的行动,来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环境保护,认识高度、推进力度、实践深度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主持重要会议、考察调研,在国外访问、出
11、席国际会议活动,都在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环境保护,有关的重要讲话、论述、批示大概有60多次。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总书记的这些论述回答了我们在处理发展与保护这对突出矛盾中所遇到的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困惑,为我们践行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遵循。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几点体会。一是思想观。我们作为发展中大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以什么样的自然观来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是重大的指导思想问题。生态文明是全面、科学、系统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新理念,是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重大战略抉择,也集中体现了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强烈责任担当,全面展示了我们党解决生态环境问
12、题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历史的大视野和人类发展的大趋势,强调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问题是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探索走出条环境保护新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他还讲,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些重要论述,自觉把共产党人的发展观、执政观、自然观内在统一起来,将自然观的更新演进与认识深化,融入到新
13、时期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发展理念之中,并写入党章,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这对任何一个现代国家的执政党都是罕见的。生态文明将极大地超越和扬弃现有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塑造全新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和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二是实践观。我们党历来重视实践,重视理论与实际统一、认识与实践统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解决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观和认识论,而且指明了实践观和方法论。首先是统筹好发展与保护关系。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毋庸置疑,但是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保护的发展不行,没有发展的保护也不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
14、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些重要论述,打破了过去简单的把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的传统思维束缚,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辩证统一起来,在统一中进一步平衡和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解决问题,主动选择,做到有所作为、有所不为。要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基本路径,把节约环保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两者的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进。还要用制度落实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生态环境“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如此种种,都是拦路虎、绊脚石。有权必有责,失责必追究
15、,后果必严惩。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扎紧追责的笼子,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才能落地。通过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构建与权力相匹配的责任担当或问责制度,落实党委政府保护生态环境责任。三是系统观。从哲学上看,大家都知道,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以系统性、整体性的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存在。生态系统、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这样。我们讲整体就是全局,相较于部分或部分综合会呈现新的规律性。只有坚持系统观,统筹好部分与全局、个体与群体、国内与国际、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才能以更高的定位、更广的视野、更有力的举措,来认识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首先强调自然生态各要素的空间系统性。他指出,“山水林
16、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如果砍了林,毁了山,就破坏了土地,山上的水就会倾泻到河湖,土淤积在河湖,水就变成了洪水,山就变成了秃山。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ITI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这就要求我们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总书记还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时间系统性。他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急功近利。这就要求我们在世界现代化的大势下思考中国的现代
17、化、工业化模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中谋划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文明的整体布局中定位生态环境保护,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和关键问题,协同推进各项工作。我们讲可持续发展是不影响后代人的发展,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核心的原则。其实可以理解为,我们今天的发展不能成为明天发展的障碍,不让短期的利益成为长远利益的羁绊。这就是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应该秉承的一个发展思想。四是全球观。中国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与行动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实践者。我们国内今天应对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这无可厚非,这很正常。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放在历史和全球的角度来看,过去十五年我们对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是有重大贡献的。2000年9月份,联合国首脑
18、会议上有189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千年宣言,我们叫MDG。这个MDG总共包括八项指标。最近联合国委托一个科学小组对这15年来联合国千年目标实现的情况做了一个评估。在这个评估结论中,应该讲中国的贡献是最大的。按照世界银行的测算,中国的贫困人口从1990年到2011年减少了4亿3000多万,这个数占到同期全世界贫困人口减少总数的接近70%o我们用占世界不足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大家如果还记得的话,1994有一个美国人叫莱斯特布朗,写了-篇很有名的文章“谁来养活中国”,引起了很大轰动.他讲,没有人能养活中国。今天看,中国人养活自己是没有问题的。我们人工造林面积大幅增加,提前实现荒漠
19、化土地“零增长”。截至2013年底,城镇供水服务人口超过7亿,90%以上的城镇人口享受到集中统一的供水服务。在这个评估报告里,他们认为如果把中国的贡献抽掉的话,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将会变成一张糟糕的成绩单。所以我们在自身发展同时,是对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贡献的,这个不能妄自菲薄。今年9月,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了2015年后发展议程,它对千年发展目标进行了继承和升级。新的目标包括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个具体目标,涵盖消除贫困与饥饿、健康、教育、性别平等、水与环境卫生、能源、气候变化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郑重承诺,以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为己任,团结协作,推动全球发展事业不断向前。正是由于
20、我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作出多方面的积极贡献,树立了负责任大国形象,生态文明建设在国际上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关注和认同,并成为引领未来全球发展的理念和行动。在2013年2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第27次理事会上,被正式写入决议案文。许多外国专家学者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投来赞许目光。大家知道,有一个很知名的学者叫小约翰柯布,他提出“绿色GDP”,他最近撰文写道:“尽管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她仍展现出向生态文明转变的领导者姿态。”还有一个学者是做过程哲学的,叫菲利普克莱顿,他说:“中国领导人致力于推进中国成为后现代或是生态文明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讲话中指出,“要
21、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充分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参与者、倡导者,将对国际环发事业产生重要影响、作出重大贡献。二、“十二五”以来我们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十二五”时期,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把党中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转化成生态环境保护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以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为重点,坚决向污染宣战,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这个成效取得是有条件和基础的。“十二五”期间,我们的发
22、展方式还是比较粗放,产业结构依然偏重,这是一个条件,我们经济发展模式和结构有不利的一面。我们经济总量是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人均GDP从2010年的40.89万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63.6万亿元。能源消费总量不断攀升,我们能源的消耗量没有到峰值,仍然在增加,从2010年的32.5亿吨标准煤增长到2014年的42.6亿吨,这个增长速度也是非常快的,而且是主要以煤炭为主,这是对环境治理非常不利的能源结构。还有就是我们城镇化快速扩张,城镇率提高4.8个百分点。我们的发展速度、我们的发展体量在快速变化之中,在这个大背景下,环境成效的取得更显来之不易。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全力推进污染治理,环境质量有
23、所改善。小康全面不全面,环境质量是关键。我国依托资源环境、劳动力及后发优势,总体上走的是压缩型、追赶型的快速工业化道路。由于压缩型和追赶型,我们的环境问题也是在短期内集中爆发。从环境历史来看,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是在一二百年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逐步显现的。比如说在大气污染方面,20世纪5060年代主要是煤烟型污染造成的酸雨问题,70年代以后比较突出的是机动车尾气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2000年至今他们的核心问题跟我们现在的问题一样,是PM2.5以及地面臭氧问题。对比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我们在相同发展阶段面临的环境问题要远远复杂地多。我们是传统的煤烟型污染(这跟能源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和臭氧、PM2.5、
24、挥发性有机物等问题一起出现,生产与生活、城市与农村、工业与交通环境污染交织在一起。所以我们的环境压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大。十几亿人口的现代化进程,这么大的体量,这么快的速度,这么短的时间,所以污染治理和环境质量改善任务十分艰巨,这个难度可以说是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到底我们取得的成绩是什么样的,经济学中有一个“库兹涅茨曲线,我们环境科学中也有这样一个曲线,我们叫倒U型曲线。就是伴随着经济增长,污染物排放量会逐渐增加,环境质量出现恶化,而在经济增长越过某个发展阶段后,比如进入知识经济之后,产业结构调整完之后,城市化进程完成之后,污染物排放量会到达顶峰,之后污染物的排放量会下降,环境质量会好转。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二 以来 特别是 十八 环保 工作 主要 措施 成就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92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