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思政教学素材案例.docx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思政教学素材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思政教学素材案例.docx(4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一、素材介绍(一)案例素材名称陈望道: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二)素材内容简介1920年初,陈望道接到一封来信,称星期评论周刊主编戴季陶请他为该刊翻译共产党宣言,同时捎来一本日文版共产党宣言和李大钊从北大图书馆借来的英文版共产党宣言。当年2月中旬,陈望道回到了分水塘村,潜心翻译工作。有一天,陈望道母亲特地包了粽子送进屋里,还配了家乡特产红糖。过了一会儿,母亲在屋外问道:是不是还要加点糖?陈望道说:够甜,够甜了!等母亲进去收拾碗碟时,只见陈望道满嘴黑乎乎的,原来他把墨汁当作红糖,拿粽子蘸着给吃了!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初版100o册很快一销而光。信仰的力量,
2、从分水塘这个小小村落散发,席卷华夏,像一颗火种开始燎原。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及其事迹,在讲述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时,很深情又意味深长地讲:“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二、思政育人(一)思政育人主题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魅力。2.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二)思政主题释义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魅力。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就其科学性、影响力和传播力而言,没有哪一种理
3、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高度、理论深度和思维广度,也没有哪一种思想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这般对世界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历史和实践早已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最科学、最先进、最严密的思想体系,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准确反映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占据了道义制高点和理论最高峰,具有普遍的真理性,它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全面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消亡的必然历史过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
4、放的道路。19世纪末20世纪之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共产党宣言的影响非常大。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根据地,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产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其中的一本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毛泽东先后读共产党宣言不下百遍,每读一次都有新的启发。此外,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共产党宣言都情有独钟,成为他们参加革命斗争的指路明灯。2.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理想信
5、念标识着政党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动力,回答了政党因何而来、为何而去的问题。没有远大理想的激励和引领,再崇高的事业也可能会失去精神支撑和强大动力。一个政党的理想信念是否远大崇高,关键在于这一理想信念是否以科学理论为根基,是否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对比近代以来那些传入中国的各种“主义理想,只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奠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指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高理想,昭示着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根本宗旨,彰显了共产党人无私忘我的崇高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我们党历尽千辛万苦探索出的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被历史证明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
6、道路。三、素材应用(一)素材媒体形式素材呈现的媒体形式为视频(二)素材应用建议1此素材可以应用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在讲授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时可以引用。2、此素材可以应用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在讲授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中第一目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时可以引用。(三)引用及版权说明本素材视频来自中央档案局的开放平台,无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四)素材应用示例1 .在教学内容上此素材对应全校所有专业所有学生。目前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使用,在讲授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时,阐述马克思主
7、义的科学真理性、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时引用。2 .在教学设计上(1)教学目标:素质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魅力;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知识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2)课程思政融入方法:通过播放视频,课堂组织学生发言并谈体会。(3)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在讲到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时,播放视频陈望道: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
8、克思主义的渴求,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魅力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吸引。3 .在教学效果上(1)增强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认识,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魅力。(2)进一步树立学生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3)提升了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逐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4 .在教学反思上(1)在教学内容上仍需进一步扩充,在讲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同时,也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2)在教学方式
9、上,除播放视频、学生课堂发言谈感想外,还可以组织学生把这个党史故事通过情景剧呈现出来,扩大在同学中的影响。一、素材介绍(一)案例素材名称从“卖石头到“卖风景一一“两山论从这里起步(二)素材内容简介青山叠翠映流水,溪水连绵涵树色。走进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在余村的“两山会址公园入口伫立着一座高大的“两山纪念碑,碑上刻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作为“两山理念诞生地,安吉县这位“生态转型模范生除了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还吸引了一位特殊的“体验者一一王慕林。这位来自埃及的网红以“店小二的身份成为了第一家农家乐春林山庄的体验者,更是余村“两山论成功实践的见证者。在浙江安吉县余村,他用自己的
10、镜头讲解着余村的发展历史、风土人情、饮食习惯、绿水青山、人文风貌等,他流利的普通话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诚挚的热爱,他不仅讲述了这里村民的生活状态,而且在讲解到中国农家乐时候,他把中国菜说得活灵活现,还自己身体力行当了一回店小二,让每一个看到视频的人就都有冲动去看看中国的大好河山,体味这世外桃源的优美生活,点赞这份跨越国界的中国情缘。二、思政育人(一)思政育人主题(1)引导学生从理想信念培养高度来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个体责任,把生态文明意识培养与个人的立德修身相统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节约和理性消费习惯,形成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让生态文明意识成为大学生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2)引导学
11、生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鼓励学生在探求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融合过程中提升个人职业化素养和能力。(二)思政主题释义(I)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强大支撑,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为经济社会进步提供源源不断且强大有力的支撑,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价值诉求在实践“两山论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2)“两山论破除了经济与生态相对立思想,认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是统一的,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平衡点。三、素材应用(一)素材媒体形式视频、新闻、图片等(二)素材应用建议本素材可以应用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过程中。(三)引用及版权说明案例所选用素材无知识产权异议和纠
12、纷。(四)素材应用示例1.在教学内容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内容。5 .在教学设计上(1)教学目标:素质目标: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引领和行动指南,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实践。知识目标:深刻把握“两山论的科学内涵,认识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思维,了解“两山论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力目标:要以两山论为引领,走绿色发展之路,就是要实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青年人要在创新的过程中探求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融合。(2)课程思政融入方法:显性引导法。利用播放视频、集体讨论等形式将本案例素材
13、所体现的思政育人内容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中。(3)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以视频导入,展示浙江安吉县余村“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不断拓宽,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节节攀升的发展历程,帮助同学更加深入理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性。6 .在教学效果上从“矿山到“青山,从“卖石头到“卖风景,我们见证了余村的改革变迁,余村见证了“两山理论的诞生和发展。“两山论逐渐丰富发展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并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7 .在教学反思上视频素材的使用,形象生动的展示了“两山论思想对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引领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同学们广泛参与关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辩证关系的思考,加
14、深对于“两山论的哲学意蕴的认识和把握。一、素材介绍(一)案例素材名称从斯坦因讲豆子的故事理解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二)素材内容简介1944年,中外记者团冲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获准访问延安,记者们自由地考察采访,与百姓和士兵们深入交流,用“自己的眼睛看延安。当时,斯坦因认识了一位边区闻名遐迩的劳动英雄杨步浩,他不仅是劳动模范,还是一个选举“老手。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是如何进行选举的呢?斯坦因半信半疑,前往投票站亲身考察。斯坦因看到,每个选民来到投票站后,选举委员会都会给他们发相同数量的豆子,一张桌子上摆着几只碗,每个碗都代表一个候选人。监选人会把每个碗代表谁告诉选民。整个过程只有监选人和选民在场,对
15、选举情况保密。那首妙趣横生的歌谣,正是边区人民投票热情的生动写照。二、思政育人(一)思政育人主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选择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2)实现民主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更不能说只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判标准。(二)思政主题释义(1)直接选举是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方式的一大进步,实现了边区更大范围的民主,使乡、县和边区民众直接选举自己满意的代表,便于代表和选民的联系,增强选民的选举热忱和政治责任感,提高双向互动的工作效率。(2)陕甘宁边区的民主选举有效地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奠定了共产党政治合法性基础,打破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
16、。三、素材应用(一)素材媒体形式视频:(二)素材应用建议本素材可以应用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过程中。(三)引用及版权说明案例所选用素材无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四)素材应用示例1.在教学内容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关内容。2 .在教学设计上(1)教学目标:素质目标:认识到我国的民主是我国的选举是广泛的、真实的、发展的。知识目标:使广大同学深刻把握民主的内涵、形式、意义,了解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时期民主选举的成功经验。能力目标:理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特色,坚定制度自信,厘清有关“民主的认知误区。(2)课程思政融入方法显性引导法。
17、利用播放视频、集体讨论等形式将本案例素材所体现的思政育人内容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中。(3)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以视频导入,展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帮助同学更加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在边区开展民主选举的优越性。3 .在教学效果上拨清关于民主认识的迷雾,坚定反对西方“普适价值,始终坚定制度自信、道路自信。4 .在教学反思上视频素材的使用,形象生动的展示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选举创新成果,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同学们广泛参与关于“民主的理论思考,在驳斥各种关于“民主”的错误认识中,加深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和优势的理解。一、素材介绍(一)案例素材名称小岗村的十八个红手印(二)素材内容简介197
18、8年,安徽迎来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农田布满裂缝,土地搭荒,农民外出乞讨者不计其数。1978年12月一个晚上,队长严俊昌和副队长严宏昌等18户户主在严立华家秘密按下18个手印,签订了“包干到户契约,决定分田单干,包产到户。“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名农民怎么也想不到,当年按下的红手印掘下了农村改革的启动键,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声惊雷。实行“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小岗生产队迎来大丰收,粮
19、食总产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产量总和。二、思政育人(一)思政育人主题1.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 .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二)思政主题释义1.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名农民按下的红手印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声惊雷。从此,我国农业生产活力迸发,粮食产量连创新高,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广袤农村生机勃勃、面貌焕然一新。3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名农民按下的红手印,签订“包干到户契约,迅速燃遍中华大地,拉开了中国农村波澜壮
20、阔的改革序幕,体现了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充分展现了人民群众的改革首创精神。三、素材应用(一)素材媒体形式视频、文档、图片等。(二)素材应用建议本素材可以应用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课程教学过程中。(三)引用及版权说明案例所选用素材无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四)素材应用示例1.在教学内容上案例对应经济学专业宏观经济学课程、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行政管理学专业公共政策等课程教学。4 .在教学设计上(1)教学目标:素质目标:帮助学生增强历史视野和历史思维。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农村改革开
21、放的历史过程。能力目标:帮助学生提高利用发展眼光、历史视野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2)课程思政融入方法根据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实际,结合视频播放、图片展示等方法和形式将本案例素材所体现的思政育人内容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融合。(3)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通过本素材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素材所体现的思政育人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的融合,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促进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得益彰。5 .在教学效果上通过本素材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帮助学生增强历史视野和历史思维,帮助学生提高利用发展眼光、历史视野分析问题
22、的能力,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6 .在教学反思上通过本素材的应用,能够将思政育人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的融合,有效提高专业课教学的吸引力、促进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得益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借助雨课堂、微助教等现代化教学方式,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专业课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高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一、素材介绍(一)案例素材名称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二)素材内容简介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许多观念都强调要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
23、时,用之有度,表达了我们的先人对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认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依据。古今中外有很多深刻教训表明,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历史上都曾经水丰草茂,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当时经济衰落。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说基本国情,这是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概论 课程 政教 素材 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93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