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教学设计).docx
《《城市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化》(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潮州市瓷都中学陈鹏德【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及城市化的意义;2、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3、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归纳出城市化的含义,并理解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通过上网查阅和调查身边的农民工,了解他们进城的动力;3、能够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且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归纳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盛与衰的对比
2、分析,学生认识到发展中国家有待于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从中找到一条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为国家富强而学习。2、激发学生探究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探究家乡城市化的特点、预测家乡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学情分析】就本校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从家乡的发展变化以及自身的生活经历,对“城市化”这一社会现象及原因有亲身的体会,为学习本节课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但由于地理基础较为薄弱、表述能力较差,所以要概括说明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是最大的难点。【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2、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教学难点】1、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探
3、究式教学、读图分析法【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问题情景导入:什么是城市化?读图思考:读图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比较长江三角洲地区1985年和2000年两个时期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南京南?常州苏州/濯绍兴。图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1985 年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余姚宁波吧E息L W敖杭杭州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城市等级上升,具体表现在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范围扩大;城市数量增加,具体表现在乡村变为城市。教师小结: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城市范围随之扩大,乡村变为城市的过程,就是城市化。板书:一、什么是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城市范围
4、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承接:再以上海市的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为例说明。上海市城市人口从1911年的54万发展到1990年1324万,这种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过程,就是城市化过程,表现为人口城市化;再看上海市城市用地,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城市范围不断的扩大,这种过程也是城市化过程,表现为地域城市化。也就是说城市化主要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过渡:从这些方面,我们大致就可以知道,从哪些方面去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也就是城市化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回答:板书:2、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教师小结我们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高
5、低的标准,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承转:城市化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那人口为什么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学习人口迁移,我们了解了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存在推力和拉力!学生活动:读图,找出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推力和拉力有哪些?图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图学生回答:推力有: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拉力有: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保障制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教师小结:城乡间的差异,归根到底是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发展,使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板书:3、城市化的动力:社会经济发展承转:那城市化发展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化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93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