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docx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篇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形象思维
2、占主导地位,基于识字写字:三年级学生的字词识记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字词的学习相对轻松。基于阅读: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学校生活,由于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的过渡时期,篇幅与低年级相比要长一些,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涵义的能力还有所欠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装。鼠”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关注有新鲜感的句子。3 .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的学习生活,体会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品格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端正坐姿、大声朗读的习惯
3、,热爱少数民族、各民族团结的品格。【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到我国云南省边境的一所小学去看看,了解一下距离我们三千公里之外的边疆小学是什么样子的?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让我们走进大青树下的小学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运用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加对民族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介绍了解的民族,并相机认读词语,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二、检查字词,扫清障碍(一)交流反馈学习本课生字新词。(1)出示词语,练习认读:坪坝汉族鲜艳打扮飘扬朗读摔跤洁白凤尾竹。进行多种方式进行检查。(2)理解词语:“鲜艳、绚丽多彩
4、”这两个词可联系课文内容、找近义词来理解。“好奇”表示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历,说一说自己感到好奇的事情,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词语。(二)识记生字课件出示晨和昌字。1 .学生独立观察,了解生字的书写要领。2 .请同学当小老师提醒大家在书写这些生字时需要注意什么。【预设】晨:横画长短不一,间距相等。竖提靠左起笔,捺画舒展。昌:两个扁日大小不一,下边的日宽而有力托起上部。装、鼠上窄下宽,上下部件分别在横中线上下。“士”的横画上长下短,“衣”的撇捺舒展。“鼠”,强调“臼”竖和横折倾斜,呈现出上窄下宽之势。【预设评价】同学们观察仔细,横画多的字注意间距相等。“士”
5、字横画上长下短。3 .教师范写“晨”“装”“鼠4 .学生在田字格中进行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坐姿,自己审视书写,有不满意的笔画及时发现并修正。5 .赏评、修改。【设计意图】中年级识字教学应以学生自学为主,出示“自学提示”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的能力,尤其是要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三方面对生字进行识记,发现识记规律,提高识字效率。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2、提出自己的问题。3、指导朗读长句子。教师范读第一、二、四自然段,指名读,读好停顿,重音,把句子读正确。【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有
6、两点:一是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在自由读书和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让教学起点建立在学生的真实认知起点之上,因为学生进入课堂绝对不是“零起点”,教师必须找准这个“点”,搭建起学生由“未知”至U“已知”的桥梁。(二)交流疑问。1.提问学生课文中有没有哪个词语很有新鲜感?【预设一】坪坝,云南是个多山的地方,大山之间的平地,就叫坪坝,人们通常把村庄建在坪坝上。我们这里也有“坝”,拦截河流的拦河坝、堤坝。学生弄懂词语意思后齐读这三个词语。【预设二】凤尾竹,这是一种热带地区的竹子,像鸟尾巴上的羽毛一样漂亮,和常见的竹子不一样。【预设评价】你能够结合实际理解词语,很好的学习方法。四、聚焦
7、关键语句,感悟表达(一)课件呈现: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其他的同学思考,这一段中有哪些特别的地方让你觉得新鲜?在课文中圈画出相关信息。引导学生整理,路上的景色、民族以及民族的服饰。文中的三个“从,三个“向”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老师小结。从第一段的这句话中的三个“从.”感受到了孩子们是从四面八方来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连用了三个“向”感受到了这是一个多民族的学校,孩子们在这里开心愉快地学习。这是一个多民族的小学。想象:学生还会从什么地方走来;【预设】田野里、马路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青树下的小学 大青 小学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94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