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3课教育科学研究方案设计2.docx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3课教育科学研究方案设计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3课教育科学研究方案设计2.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课题教育科学研究方案设计2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研究变量的类型和控制研究变量的方法(2)熟知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选择(3)掌握研究方案的内容,并能够制订研究方案思政育人目标:(1)践行科学育人观念,坚守教育初心(2)强化和提高教师职业认同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选择教学难点:控制研究变量的方法、研究方案的合理制定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第1节课:考勤(2min)一作业反馈(8min)问题导入(7min)-传授新知(28min)第2节课:传授舱口(35min)研学思政(5min)课
2、堂小结(3min)一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明确研究变量考勤(2min)【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作业反馈(8min) 【教师】邀请两位小组代表分享与“小学生劳动教育”有关的文献综述 【学生】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学生聆听 【教师】对学生的文献综述进行评价从内容上,都紧紧围绕小学生劳动教育这一主题,阐述了独到的观点;从小组团队合作上,各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并积极参与;从表达效果上,文献综述的逻辑清晰、分类准确、具有参考价值 【学生】聆听通过作业反馈环节,与学生互动,掌握学
3、生知识运用能力,同时让学生知己知彼,互相学习进步问题导入(7min)【教师】提问引出新知识点教豫4学研究探讨的是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一项研究往往会涉及多个变量及其之间的关系。例如,上例中,小学生的智力水平、阅读能力、兴趣爰好、学习动机等也都是变量,且这些变量交织在一起,难以完全区分。在进行下面的学习之前,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稍后分组派代表回答。(1)研究变量是什么?在生活中,你研究过变量吗?(2)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学生】思考、讨论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组织发言请小组组长总结全组结论,派代表进行发言. 【学生】发言传授新知(28min) 【教师
4、】通过大家的发言,引入新的知识点:讲解研究变量的含义与类型一、研究变量的含义所谓研究变量,是指与研究相关的,可以测评的,随条件变化的因素或条件。与此相对,常量是指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的特征或条件,能确切地表达所指对象。教育科学研究探讨的是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一项研究往往会涉及多个变量及其之间的关系.二、研究变量的类型 【教师】播放自变量与因变量视频(详见教材),让学生总结知识点 【学生】现看、总结 【教师】讲解新知(一)自变量当两个变量存在某种联系,其中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具有影响作用,则称那个具有影响作用的变量为自变量。自变量,又称“原因变量,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由研究者操纵并通过其变化引起其他
5、变量变化。(二)因变量因变量,又称结果变量,是指通过自变量的作用而发生变化的变量。例如,在小学儿童词;以口识与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这个课题中,阅读理解能力就是因变量.【师生互动】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区分下列课题名称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D小学体育教学与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关系研究。(2)小学教师心理素质与教学效果的关系研究。(3)教育科研与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研究。(4)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研究。(5)英文绘本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影响研究。”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三)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又称“控制变量,是指除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外,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却又与研究目标无关的一切变量,是研究者可以控
6、制的变量.常见的无关变量类型有被试变量、环境变量、时间变量等。【帅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三、控制研究变量的方法(一)操纵自变量1.自变是否可操纵一些自变量是研究者能直接操纵的,即研究者能够通过控制、调节、操作使其呈现规律性变化,如声音、难度、时间等。通过视频欣赏和师生互动,让学生了解研究变量的含义及其类型,掌握控制研究变量的方法另一些自变量是研究者无法控制和改变的,或是难以直接观察或描述的,如年龄、性5!k智力水平、性格等。2.自变的水平研究者在操纵自变量时,至少需要两个水平,即自变量出现或不出现。若以往的研究已经表明某个自变量能引起某个因变量
7、的变化,这时就需要进一步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且自变量的水平不能少于三个。(二)测量因变量1 .适合性是指研究者选择的测量指标需要与研究对象相适应,与研究目标相2 .客观性是指研究者选择的测量指标必须是客观的,它不以研究者或研究对象的主观意志为转移。3 .敏惠性是指研究者选择的测量指标能对自变量的变化有较高的敏感度.例如,与五分制评分相比,百分制评分敏感性更高,结果自然就会更加精确。4 .就定性是指研究者所选择的测量指标在进行重复测验时数值接近,能获得稳定一致的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测量指标的敏感性和稳定性常常不能兼得。强调因变量的敏感性,还是强调稳定性,研究者可根据教育科学研究的要求而定。
8、(三)控制无关变量1 .消除法是指研究者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影响研究结果的无关变量排除在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关系之外。2 .恒定法是指研究者使无法消除的无关变量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即把变量变为常量。3 .平衡法是指对于无法消除与无法保持恒定的无关变量,研究者通过设置实验组和控制组,使其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作用保持一致和平衡。恒定法与平衡法的区别如下:恒定法中的无关变量在实验中没有变化,是常量;平衡法中的无关变量在实验中是变化的,但是变化所产生的作用在各组实验中是一致的。【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第二节课选择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制订研究方案传授新知(35min)【教师】讲解新知一、研究
9、方法的选择(一)根据研究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二)根据研究方法的特点进行选择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有时只用一种研究方法不能揭示复杂的教育规律,此时就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弥补单一研究方法的局限。二、研究对象的选择(一)抽样的原则1 .目的性原则是指抽样应以研究目的为导向、以研究方案为依据,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以便获得准确的资料。2 .可测性原则是寸旨抽取的样本能够为研究分析提供必要的、可测量的数据通过知识讲解和经典案例等方式让学生们拓宽学习视野,了解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的选择,掌握研究方案的制定支持,以使研究者能从样本数据中有效地推断出总体特征.3 .可行性原则是指研究者设计的抽样方案在实际
10、教育情境中可以行得通。4 .经济性原则是指抽样方案要避免教育资源浪费,尽可能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用最少的教育资源获得最多、最有效的研究资料,提高研究效率。(二)抽样的步骤1 .明确研究总体研究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明确研究总体是抽样的基础,只有明确研究总体的范围,才能考虑抽取样本的比例.2 .制订抽样框抽样框是指对可以选择作为样本的总体列出名单或排序编号,以确定抽样范围。3 .抽取样本研究者应根据研究需要和现实情况确定适合的抽样方案,然后按照抽样方案严格地实施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是指从总体单位中任意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使每个可能的样本被抽中的概率相等。【师生互动】教师带领学生案例阅读:”
11、简单随机抽样实例“(详见教材),并随机邀请学生分享阅读感悟2)系统随机抽样又称等距抽样,即将总体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序,然后按一定间隔随机抽取样本单位.这里的一定间隔是总体的单位数N除以样本的单位数n得出的。需要注意的是,系统随机抽样不适用于存在周期性变化的总体。3)分层随机抽样是指先将总体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或分层,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各层独立地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最后将各层抽取的个体整合在一起作为样本。分层随机抽样主要适用于由不同性质的部分组成的总体。4)整群随机抽样是指将总体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群或集体,以群或集体为单位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若干群或集体作为样本。5)目的抽样是指研究者按照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 科学研究 方法 方案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94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