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教学教案.docx
《《系统工程》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工程》教学教案.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系统工程教案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系统工程授课专业交通运输类课程类型必修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限选课();任选课();专业拓展课()授课方式讲授(V);实践课(V);其它()考核方式考试();考查(V)课程教学总学时数32学时学分数2学分教材名称系统工程作者谢家贵、马悦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书号978-7-5606-6788-1出版时间2023.3(2023.4重印)班级课程名称系统工程授课教师授课课时4学习课题系统工程概述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系统的产生与发展;(2)理解系统的含义、特征以及分类;(3)理解系统要素及其作用关系;(4)理解系统工程的含义、基础理论;(
2、5)了解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6)掌握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教学重点、难点(1)系统的含义、特征;(2)系统工程的含义;(3)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4)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教学方法、手段案例导入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设计导入专题讲解一问题分析讨论练习归纳总结参考案例来自教材、相关参考书教具、教材教学课件PPT、教学录像片教师学期授课教案授课提纲及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设计时间分配及旁注1.案例引入约IOmin任务一系统的认识一、系统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作为人类知识总体系的一部分,系统工程直接用于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国内外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和实际应用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远
3、古时代,在我国系统工程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更是形成了万里长城和都江堰等一系列伟大成就。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复杂的大系统以及巨系统不断增多,系统工程这门综合性交叉学科更是得到了全面、迅速的发展。系统工程是一门方法性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建立系统、进行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以及为了实现系统的目的和功能所必需的各种思想、技术方法和理论。随着近代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规模庞大、构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的大系统(如钢铁、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生产系统,电力系统,交通运输系统,通信情报系统和军事指挥系统等),这些大系统往往是多级分层决策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系统输入的信息绝
4、大多数是随机的,并且这些系统往往需要同时具有控制功能和管理功能,即这些系统是能够完成多种功能的人机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环境生态系统等。因此,系统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在国内外都有了较大发展。二、系统的含义系统(system)一词源于拉丁文,表示群体、集合等。本书中引用钱学森对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由相互作用而又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约60min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该定义指出了系统的三个基本属性,它们是不同系统的共同属性。第一,系统是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整体。要素是构成系统的最基本部分,没有要素就无法构成系统,单个要素也无法构成系统。第二,系统的诸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以及整体与
5、环境之间存在着-定的有机联系。若系统的诸要素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和作用,则不能称其为系统。第三,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或效能,这是各要素个体所不具备的功能。(一)边界边界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对所要认识问题划出的一个范围。为了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控制,人们通常要将问题从无限的联系中割离出来,形成一个与人类能力相匹配的范围。边界是在思考问题时产生的,对于不同的思考者来说,同一问题可能呈现不同的边界。(二)串联串联是指人们在同一时间只能考虑一个方面的问题。这一特征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局限性,思想的串联给我们思考整体与联系带来了很大困难,但更强调了联系与整体观念的必要
6、性。(三)整合整合也称集成或综合,是指将在不同时间思考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行考虑。这是人脑具备的基本功能之一。例如,通过将某零件的三个平面视图联系起来,可以整合得出该零件的立体图形。系统思维的训练实际上就是要强化整合能力。三、系统的特征系统的特征主要是指系统在一般意义上的本质特性。介绍系统的本质特性有助于读者进一步理解系统的概念。一般系统所具有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系统的集合性、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六个方面。(一)集合性将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些对象看作一个整体,就形成了一个集合。集合里的各个对象称为集合的要素。系统的集合性表明,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以互相区别的要素所组成的。(二)
7、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可以直观地理解为系统是一个整体的对外联系的单元,系统内部的各组成要素只有在整体中才具有意义。(三)相关性相关性是指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用来说明这些要素之间的特定关系。如果各基本要素只是彼此孤立地堆积在一起,相互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或相互作用,则构不成系统。(四)层次性物质运动总是以特殊的时空来表现的,而时空是有层次的。系统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总体,可以分解为一系列子系统,子系统还可进一步分解为更低一级的子系统,并存在一定的层次结构,这是系统时空结构的特定形式。(五)目的性通常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要达到某种既定的目的,系统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功能。系统的
8、目的和功能正是一个系统与另一个系统区别的标志。系统的目的性在行为层次上指一定范围内的输入可能产生相同的输出,如稳压器。(六)环境适应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外部环境之中。系统是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和作用的。在这个联系和作用的过程中,系统必然要与外界环境产生物质的、能量的和信息的交换。四、系统的分类由系统的概念可知,系统是非常普遍的,不同的系统可以不同的形态存在。根据系统形成的原因、系统的存在方式等,可以对系统进行多种分类。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系统分类。(一)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按照系统形成的原因,系统可分为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自然系统是由自然过程产生的系统。这类系统是以自然物为要素所
9、形成的系统,如海洋系统、生态系统、太阳系等。人造系统则是人们将有关元素按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组合而成的系统,或者说是对自然要素加以人工利用所形成的系统。例如,人类通过对自然物质进行加工和利用,构造出各种工程系统、运输系统等。区分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有助于提示人们在认识不同系统时应该有不同的切入点。人造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功能而创造的系统,因此它是功能需求的产物,而自然系统并不是人类功能需求的产物。(二)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按照系统的存在方式,系统可分为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凡是以矿物、生物、机械等有物理意义的实体为构成要素的系统称为实体系统。凡是由概念、原理、方法、制度、程序等不具备物理属性的非实
10、体物质所构成的系统称为概念系统。例如,太阳系是一个实体系统,而人们对太阳系的描述则是一个概念系统,管理系统、社会系统也属于概念系统。在实际生活中,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在多数情况下是结合在一起的。实体系统是概念系统的物质基础,而概念有时需要以实体为载体反映出来,概念系统往往是实体系统的抽象和简化。人造系统中一般先有概念系统,再有实体系统。(三)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按系统的形态是否随时间而变化,系统可分为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随时间而变化的系统是动态系统;系统行为、状态与时间无关的是静态系统,即处于稳定状态的系统。例如,江河上的一座桥梁可以看作一个静态系统,其构成要素及其关联不随时间而变化。但是,从严格
11、意义上来说,实体系统中是不存在静态系统的,因为任何系统都有其寿命周期。(四)封汛系统和开放系统按系统是否与外界环境有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换,系统可分为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封闭系统是指与外界环境不发生任何形式交换的系统。它既不向外界环境输出,也不从外界环境输入。开放系统是指与环境有相互关联,能从外界环境得到输入,并向外界环境产生输出的系统。一个系统如果不是开放系统,就是封闭系统,二者必居其一。大部分人造系统属于开放系统,如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研究开放系统的意义在于可以通过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来研究系统的结构及演变特征。五、系统要素及其作用关系(一)系统要素的描述系统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组
12、成单元,进行系统结构分析时,可给予每个要素一个特定的名称或代号。由于系统是有层次的,因此系统结构也具有层次性,这种层次性体现为系统要素的时空联系方式。(二)要素之间的关联及描述要素之间的关联是指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或作用。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关联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照要素之间关系明确与否,关联可划分为下面三种:(1)确定性关联。确定性关联中,要素之间的关联是受确定的规律支配的。(2)不确定性关联。不确定性关联中,要素之间是随机,如统计学中所揭示的关联大多属于这一类。(3)确定性关联与不确定性关联的混合。对要素之间的关联进行描述,本质上就是建立模型。而每一种描述关联的方法都多少存在着局限性
13、。般而言,我们按照因果关系、过程顺序或职能结构的方式对关联进行简单描述。因果描述就是根据人们对因果的思考结果画出要素之间的关联。(三)系统要素的作用关系描述要素之间的关系时,通常以要素某种状态变化对其他要素状态变化的影响作为基本出发点,先分析由两个要素构成的最简单的系统。例如,某系统由Sl和S2两个要素构成,两要素间的作用关系有三种类型。(四)系统要素的冲突与集成根据系统的定义,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这种联系实际上就是要素之间冲突与协同的综合表现。协同是以冲突为前提的,冲突推动着系统向协同、集成的方向发展。系统中不同的要素具有各自的目标,这些不同要素的目标之间可能存在相互矛盾、相
14、互冲突的地方。比如,物流系统中运输要素与仓储要素的目标就存在冲突,要想少批次、多批量地运输以降低运输成本,必定会导致库存增加,从而使得仓储成本增加,如果想要分别降低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这显然是冲突的。认识系统内部要素目标之间的冲突现象,有助于寻找要素间协调的方法,以便使系统的总体目标最优化。任务二系统工程的认识一、系统工程的含义系统工程(SystemEngineering)是以研究大型复杂的人造系统和复合系统为对象的一门交叉科学,对数学要求高,离不开计算机。系统工程既是一个技术过程,又是一个管理过程,它的定义有很多种,钱学森教授说它是一种科学方法,美国学者说它是一门科学,还有人说它是一门特殊工
15、程学,但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它是一种管理技术。约50min系统工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1)研究对象是工程系统;(2)研究目标是让系统达到最优;(3)系统工程学是工业工程学的发展,应用广泛,而工业工程学只适用于中小规模;(4)是横跨许多技术的交叉科学;(5)对数学要求高,离不开计算机。系统工程解决系统问题的总体思路如下:(1)确定一个或多个目标;(2)确定达到目标需要的资源与条件;(3)确定可达到目标的备选方案;(4)对各个方案在达到目标与所需资源、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5)根据一定的标准,判别各个方案优劣的次序;(6)选择最终实施的方案。(一)典型定义从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的角
16、度看,系统工程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尚处于发展阶段,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内外许多知名学者对系统工程进行了定义和内涵解释,下面列举几个有代表性的解释,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系统工程。系统分析是以系统思想为基础的,其内容庞大,尤其是复杂的大系统通常会受到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的影响,对这类系统进行系统分析时往往夹杂着决策者个人的价值观和主观判断,因此,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系统分析不仅需要计算,还需要依赖直观和经验进行判断。可以说,系统分析的方法既有科学性,又具有某种艺术性。综上所述,系统工程是以研究大型复杂的人造系统和复合系统为对象的一门交叉科学,它既是一个技术过程,又是一个管理过程。它把自然
17、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某些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和手段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应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及计算机等技术工具,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反债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设计、制造和服务,从而实现系统整体目标的最优化。因此,系统工程是一门现代化的组织管理技术,是特殊的工程技术,是跨越许多学科的边缘科学。(二)系统工程与其他工程的区别工程的类型多种多样,有以硬件为主的工程,如机械工程、电子工程、水利工程等,也有以流程重组和以软件为主的工程,如软件工程、物流工程等。系统工程与机械工程、电子工程、水利工程等有很大差异。机械工程、电子工程、水利工程等都有其特定的工程物质
18、对象,而系统工程则不然,任何一种物质系统都能成为它的研究对象,而且不只限于物质系统,还包括自然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经营管理系统、军事指挥系统等。我们经常会在“系统工程”前面加上一个领域限定词,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系统工程应用分支。系统工程常见的应用分支包括:(1)社会系统工程:组织管理整个社会活动的工程技术,其研究对象是整个社会。(2)宏观经济系统工程: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宏观经济问题,如经济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宏观经济规划、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投入产出分析、物价系统分析、投资决策分析、综合国力分析、税率与汇率分析、货币需求建模与预测、世界经济模型等。(3)区域规划系统工程:运用系统分析的
19、方法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综合发展规划、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城镇布局和发展规划、区域投资规划、地区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4)环境生态系统工程:应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大气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大地生态系统、森林与生物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环境计量预测模型等。(5)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交通运输复杂系统中的问题,如综合运输网络的建设和规划、各种运输方式的规划及调度、运费定价、综合运输优化模型以及交通运输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分析等问题。(6)农业系统工程: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农业问题,如农
20、业发展战略、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综合规划、农业政策分析、农业投资规划、农产品需求预测、农作物合理布局、立体农业发展规划、农业服务系统综合规划、农业多目标决策方法以及农户家庭经济模式等问题。(7)军事系统工程:研究国防战略、作战模拟、情报通信与指挥、参谋、武器装备发展规划、-体化后勤保障、国防经济学与军事运筹学等问题。(8)工业及企业系统工程:以现代工业和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发展中的问题,如市场分析与预测、新产品研究与开发、企业重组、生产计划与调度、质量保障、信息管理、企业发展与竞争战略、企业决策与决策支持、企业竞争力分析等。此外,还有人口系统工程、能源系统工程、水资源系统工程等。另外,由于系统
21、方法向管理领域的渗透,有些管理方法虽然没有冠上“系统工程”的名称,但其本质是系统思想的管理方法的体现,如项目管理,也可认为其属于广义的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处理的对象主要是信息,因此,有些学者认为系统工程是一门软科学。系统工程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架设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利用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通过系统工程,为社会科学研究增加了极为有用的定量方法、模型方法、模拟实验方法和优化方法。系统工程也为从事自然科学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从事社会科学的研究人员的相互合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二、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一)一般系统论一般系统论(GeneralSystemTheory)是通过对各种不同系统进行科学理论研
22、究而形成的适用于一切种类系统的学说,主要创始人是美国的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姆。一般系统论的基本观点是重视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开放性、系统的动态相关性、系统的多级递阶性和系统的有序性。(二)大系统论大系统一般是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环节多或层次较多、目标多样、影响因素众多、关系错综复杂并常具有随机性质的系统,如经济计划管理系统、物流系统、区域经济开发系统等。大系统归纳起来有如下六个特征:(1)系统结构庞大且复杂。(2)信息复杂。(3)计算复杂,工作量大。(4)采用分散化控制。(5)多目标。(6)在大系统里人的因素、经济因素越来越多。(三)协同论1973年,德国的赫尔曼.哈肯提出了协同学理论(
23、SynergetiCS)(简称协同论),认为不同系统之间存在着各要素的协同行为,这种协同作用超越各要素自身的单独作用,从而形成了整个系统的统一作用和联合作用。协同作用是形成系统有序结构的内部作用力,通过这种作用,系统能够自动产生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结构。协同论的核心是自组织理论,即复杂大系统在演变过程中通过内部诸要素的自动协同来达到宏观有序的状态。协同论在发展进程中推动了系统工程的发展,成为系统科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四)耗散结构理论耗散结构(Dissipativestructure)理论由比利时学者I.普利高津提出,他认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在远离平衡的情况下,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能量、物质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系统工程 教学 教案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94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