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与《梧桐雨》中杨贵妃形象分析.docx
《《长恨歌》与《梧桐雨》中杨贵妃形象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恨歌》与《梧桐雨》中杨贵妃形象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目录摘要引言3一、概念解析3(一)杨玉环3(二)长恨歌4(三)梧桐雨4二、长恨歌中杨贵妃形象5(一)美丽得宠的杨玉环7(二)多才多艺的杨玉环7(三)痴情的杨玉环8参考文献12致谢13长恨歌与梧桐雨中杨贵妃形象分析摘要唐玄宗李隆基与其宠妃杨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是中国古代帝王妃子的故事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是许多作家作品创作的题材。其中长恨歌和梧桐雨里面的杨贵妃形象对比最为鲜明。长恨歌是诗歌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作品,是一部长篇叙事诗。从杨玉环入宫受宠到渔阳兵变、贵妃缢死,从避祸幸蜀到回銮京师、睹物思人,从上天入地的寻觅到天堂团圆,娓娓道来,迂徐曲折。在长恨歌里,关于“梧桐雨”的描写只有四句
2、: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在这里并没有对“梧桐夜雨”作细致描绘,而是把梧桐夜雨放到四季的时序更替之中,通过时光的流逝渲染唐明皇对杨玉环绵延不绝的思念。其中,对“梧桐”的描绘又多于夜雨,梧桐形象的光彩超过了秋雨形象。而且这些都是从作者的视角来进行描写的,我们并没有看到唐明皇眼中的春花秋雨,长恨歌中叙述者的主观情感压倒了故事主角的情感。读以上诗句,我们既能够想象到唐明皇失去贵妃后的孤独、凄凉,更能强烈地感受到叙述者对二人爱情悲剧所持的同情态度从身世到爱情到人物品格方面都截然不同,两部作品给我们带来了不同风貌的杨贵妃形象,情节结构总能表现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本文
3、通过分析两部经典典籍的句子与情景,来研究杨贵妃在两部作品形象中有何不同。关键词:长恨歌:梧桐雨:杨贵妃引言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名作梧桐雨,是一部宫廷爱情悲剧,全名为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描写唐明皇、杨贵妃两人爱情故事的历史剧,以浓郁的抒情性、醇厚的诗味和文辞的华美著称。这一剧本取材于唐代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和白居易的诗歌长恨歌,题目取名也来自其中诗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长恨歌是中国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
4、长恨二杨贵妃的形象在长恨歌中比较模糊,杨贵妃美艳、专宠、钟情于唐明皇,但她对君王的爱是被动的,性格也不突出。而梧桐雨对这一形象基本否定,杨贵妃则除了美貌外,就有了无情、放荡、耍心计等更多负面的因素。首先,唐明皇是因她而耽于声色爱海,荒于朝政,任人唯亲的。其次,安禄山兵变也只为了“单要抢贵妃一个,非专为锦绣江山”。而且,她更像一个精神空虚、行为放荡、富有心计而对明皇并无真情的美妇。她集三千宠爱在一身,却与安禄山有私。临死,她也只是出干对自身的考虑。作者对这一形象基本持否定态度,写出了她的美貌、奸诈与淫荡,最后还设计了马践其尸的情节,对她祸国殃民的行为予以鞭勒。一、概念解析1.)杨玉环杨玉环(公元
5、719年一公元756年):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其籍贯存在争议,主要有五种说法:虢州阕乡(今河南灵宝)、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说、蜀州(今四川成都)、容州(今广西容县)说。她出生干宦门世家,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杜甫有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
6、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花江草岂终极!”、白居易形容她“温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白的清平调则说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杨玉环名字旧唐书与新唐书里没有写,资治通鉴里也没有明确记载,长恨歌传只说她是“杨玄琰女”。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杨贵妃死后大约100年,郑处诲编撰的明皇杂录里才第一次提及:“杨贵妃小字玉环”。后人沿用至今。杨贵妃的“玉奴”、“玉娘”、“玉环”这三个名字是真实存在的,其中的奴、娘、环三个字的用语都是不同时期对杨贵妃名字的一种衬托。玉奴,是她儿时的爱称;玉娘,是她册封前的尊称:玉环则是她册封贵妃、身体发福后人们对她的戏称
7、。杨贵妃的真实姓名应该叫做“杨玉”。(二)长恨歌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干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怫恻的艺术形式,描墓、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全篇分为三部分;开篇至“惊破霓裳
8、羽衣曲”是第一部分,诗人用三十二句的篇幅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并讲述了由此带来的荒政乱国的情形及安史之乱的爆发;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写杨贵妃在马嵬驿兵变中被杀,以及此后唐玄宗对她的思念;“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尾,是全诗的最后一部分,讲道士帮唐玄宗到仙山寻找杨贵妃。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梧桐雨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元代戏曲,中国十大古典悲
9、剧之一。白朴杂剧代表作。取材于唐人陈鸿长恨歌传,取自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句。剧写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故事。其情节是:描写安史之乱前后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悲欢离合。共四折一楔子。剧情是;安禄山有一次未能完成军令,幽州节度使张守主本欲将他斩首,惜其骁勇,将他押至京城问罪。丞相张九龄奏请明皇杀掉安禄山,明皇不从,反而召见授官0此时贵妃正受宠幸,奉明皇命收安禄山为义子,赐洗儿钱。后来安禄山因与杨国忠不和,出京任范阳节度使。七月七日,贵妃与明皇在长生殿欢宴。明皇将金钗钿盒赐给贵妃,酒酣之际,二人深感牛郎织女的坚贞,对星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好景不长,天宝十四年,贵妃正在品尝她喜爱的荔枝,安禄
10、山谋反的消息传到,明皇携贵妃仓皇入蜀。驻扎马嵬驿时,军队起了骚乱。龙武将军陈玄礼请明皇诛杀祸国殃民的杨压忠,明皇依言而行。但军队仍不肯前进,陈玄礼又请诛媚惑君王的杨贵妃。明皇无奈,令高力士将杨贵妃带到佛堂中,由她自尽。这样,军队得到了安抚,保护明皇逃亡。肃宗收复京都后,太上皇(明皇)闲居西宫,悬挂贵妃像,与之朝夕相对,追念不己。一夜,明皇正在梦中与贵妃相见,却被梧桐雨惊醒。他追思往日与贵妃欢爱情景,惆怅万分。全剧结构层次井然,诗意浓厚。二、长恨歌中杨贵妃形象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七言古诗,“他以喜剧开头,以悲剧结束,在政治上是讽刺的,在爱情上是歌颂的”,作者本来的创作意图是“不但成其事,
11、变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作品在结构上分为前后两大部分,以杨贵妃之死作为分界线。前一部分极写杨贵妃的美丽与受宠及至推恩杨门,不但她自己“一朝选在君王侧,”“三千宠爱在一身”,杨氏家族“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门户生”民间也“不重生男重生女”。于是日日笙歌,夜夜狂欢,“从此帝王不早朝”。然而欢娱不久,“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终日的寻欢作乐、不理朝政终于酿成了严重的后果,于是出逃幸蜀,“六兵不发无奈何”,最终“宛转蛾眉马前死”。杨贵妃作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被自己心爱的人赐死马嵬坡。这一部分是写人间的欢歌和死别;后一部分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及上天入地的追寻和贵妃的死而复生。“在天愿
12、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诗歌自此收笔,将李杨的爱情故事从人间上升到灵界。尽管许多人认为安史之乱始于杨贵妃的恃宠而骄,推恩杨门,但是我认为这种说法对杨贵妃是不公平的。诗歌一开头便说:“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倾国一词,本来指使全国人都倾倒的美色。这里却有双关意义。思倾国。果倾国矣!预示着正是为为玄宗的“思倾国“,才真的弄出了一个“倾国”的结局来”,接着一句“御宇多年求不得”表明了“在杨玉环入官之前,玄宗求倾国之鱼已有多年了。后官佳丽三千人,都是多年求来的,但因为皆不是倾国之色。所以玄宗还在继续求,直到求到了杨玉环”。也就是说,即使没有杨玉环,玄宗还会
13、继续“求”他人。在这里,杨贵妃的自我成分微乎其微,她顶多只是玄宗众多玩偶中最心爱的一个,“姊妹弟兄皆列士”不过是玄宗为博取杨贵妃开心的一种手段,就像周幽王点燃烽火集结众兵为博取褒姒一笑一样。如果没有安史之乱,他们的生活会继续荒淫下去,或许在杨贵妃人老珠黄的那一天,玄宗会再“求”倾国之色。然而,正是玄宗不理朝政而且日夜沉溺声色,终干导致社稷倾覆,皇舆播越,携妃中逃,在“六军不发无无奈何”的局面下,只好赐死杨妃。杨贵妃最终成为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自始至终她都无法说个不字。却也正是这种生离死别激起唐玄宗对杨贵妃无比沉痛的回忆,也正是这种沉痛的回忆使得杨贵妃能够永远活在这个风流天子的心中。这种“失去的
14、才觉珍贵”使得唐玄宗成了我们哀悯的主要对象,死者已矣,哀痛的总是活着的人。唐玄宗的这种追思使得他从作品前半部的耽于淫乐的帝王,”变成了一个极为钟情,对女性极为专一的男子帝王的物质己经渐消,更多了一些普通人的品格。或者说,前半部的玄宗对杨贵妃是基于其体貌的喜爱,杨贵妃对于他来说主要是玩弄的对象,后半部的唐玄宗对杨贵妃却是一往情深,他们是不可分离的情侣,因此才有使方土上天入地寻觅杨纪之举”。其实,杨玉环从一开始就是个悲剧,她始终都只是个美丽,纤弱,无辜的筹码,“丈夫将她作为自己保的筹码,拱手让给了他的父亲;家人将她作为富贵的筹码支持她陷于官院;而与她相伴时间最长的玄宗,最终对将她作为稳定军心的筹码
15、赐死于马嵬坡。“众所周知,杨贵妃原来是寿王王妃。虽然白居易用一句“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掩盖了她真实的来历,似乎她是通过选美直接进官的,但是无论如何。她还是无法逃脱后面的两个悲剧。这首叙事诗将更杂的历史情节用精炼的语句一笔带过,将着力点放在了对情的渲染上,即细致地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浓烈的爱情和杨贵妃死后唐明皇深切的思念之情,白居易对李杨的爱情抱有同情态度,“以人之常情揣摩李降基把帝王与妃嫔关系,认为李,杨之间存在着真正的爱情”,尽管作者极力渲染李杨两人的情,“七有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等等,但是这依然无法消
16、除杨贵妃悲剧的命运,而只能让生者嗡着那一缕芬芳去追寻逝者的美丽。红颜薄命的沉病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散。就个人而言,杨贵妃只是遵从了“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的信条,遵从了“以国家社稷为重”的教诲,干是她走向了死亡,只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她美丽、纤弱的身影。(一)美丽得宠的杨玉环“回眸一笑百媚生,后宫粉黛无颜色”,可算是写尽杨玉环美貌的名句,只是微微一笑的回眸,便妩媚至极,艳压群芳,“后宫佳丽三千”都失去光彩,“温泉水滑洗凝脂”的皮肤滑底,“云鬓花颜金步摇”展现的如鲜花般的面容,配以鬓边步摇一步一摇的姿态,更是给杨贵妃增添了诸多美的魅力。“缓歌曼舞凝丝竹”更是突出了杨玉环翩翩起舞时如仙般的动作与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恨歌 梧桐雨 贵妃 形象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95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