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论文】双液体变焦透镜像差的测量研究(整理版).docx
《【精品论文】双液体变焦透镜像差的测量研究(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论文】双液体变焦透镜像差的测量研究(整理版).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双液体变焦透镜像差的测量研究作者简介:徐元韬(1984),男,上海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光电精密检测技术方面的研究。摘要:近几年,双液体变焦透镜在其结构、变焦性能和实际应用中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国内也开始自主研发设计双液体变焦透镜。在测量法国Varioptic公司的双液体变焦透镜样品焦距的基础上,利用ZYGo干涉仪以及设计相关的光路,测定了透镜样品的像差,了解样品的像差特性。根据实验可得,ArCtiC320型双液体变焦透镜在0V、20V、50V和60V时的Zernike多项式系数较小,残余均方根(rootmeansquare,RMS)反应出整个变焦透镜初级像差较小,成像效果较好,为我国研究双
2、液体变焦透镜提供参考和比较。关键词:液体透镜;像差;干涉仪中图分类号:。435.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5引言电湿效应1是一种物理化学现象,它通过在固体-液体界面加一定的外部电压来增加液体对固体的湿润程度,从而改变液体和固体的接触角,导致液体界面形状的变化,从而改变了液滴的焦距。基于电湿效应的液体变焦透镜2具有体积小、价格低、响应速度快、寿命长、成像质量好、无噪音、价格低等特点,受到了光学界的广泛关注3。最早的液体透镜模型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史蒂芬格雷用液滴作为透镜制作了显微镜。他在平板上钻孔以固定液滴,通过改变钻头直径的大小,改变液滴的曲率半径,从而控制
3、变焦透镜的放大倍率。1875年,利普曼研究了电毛细现象,解释了通电后电解质溶液中水银液滴表面形状的变化。1936年,弗罗姆凯恩将同样的思想应用于电湿现象,说明了在电解质与金属接触面上的电荷是如何改变它们之间接触角的。20世纪末,戈曼等人将液体置于透明电极之上,通过外加电压,改变了液滴表面形状,第一次实现了基于电湿效应的变焦液体透镜4。到了21世纪,科学家对变焦液体透镜的结构作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其中,以PhiIiPS和VariOPtiC公司研制出的双液体透镜为代表。双液体透镜在结构、性能、和实用性方面,较单液体透镜,都有很大的改进5。然而,由于其通光孔径小,镜头像差难以测量,本文将利用立式焦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论文 精品 论文 液体 变焦 透镜 测量 研究 整理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96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