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普陀区).docx
《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普陀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普陀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作业第5课秋天的怀念1.根据文章内容,选择词语填空。(1)当一切恢复(寂静/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2)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摆弄/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3)她(憔悴/瘦弱)的脸上现出(恳求/央求)般的神色。(4)母亲(跑/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2.围绕全文叙写的主要事件“看花”,填写表格。事件“我”的反应或感受(1)粗暴拒绝“我”答应母亲去看花,母亲猝然去世(2)(3)“我”懂得了母亲的良苦用心3.文中与第5段中“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照应的一句话是()A.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B.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C.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D.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4 .文中三次用“悄悄地”形容母亲的行动,有什么作用?母亲就惶怕堆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怕怕堆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怕值展出去了。5 .分析原句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原句: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枣般的神色。改句: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
3、期骨般的神色。6 .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1)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第6课散步1 .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1)母亲点点头,便去拿外套。A.欣慰地B.佩服地C.信服地D.迟疑着(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终不愿意。A.各取所需B.各得其所C.各走各的D.各就各位(3)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的鱼塘。A.一望无垠B.五光十色C.水波粼粼D.碧波荡漾2 .请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3 .文章围绕“散步”一事,呈现了两处“矛盾”的
4、情节,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空格。散步中的两处“矛盾”情节第一处母亲起先不愿散步,因为O母亲后来同意关于是否出去散步“我”觉得O散步。第二处母亲,因为大路平顺Q母亲最终决定关于“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因为OO“我”提出的矛盾解决方案是O4,比较原文和改文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原文: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改文: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5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名词,想一想作者为何要选取这些景物来描写。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
5、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6 .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7 .以“儿子”的口吻改写课文,用200字左右的篇幅记录家庭生活中的这一件小事。第7课散文诗二首1 .圈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1)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臭到这花香。()(2)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3)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需。()2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变成金色花后与妈妈捉迷藏的画面。(1)当妈妈做祷告时,我散发香味,让妈妈嗅到。(2) (3
6、) 3 .阅读荷叶母亲,完成下表。“我”的心情背后的原因第4段一夜的雨声加上天气阴云密布第5段仍是不适意第6段4 .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色花这首散文诗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8 .荷叶母亲是一首借景写人、托荷叶赞母亲的散文诗。C.荷叶母亲结尾的“心中的雨点”指记忆中可怕的大雨。D.金色花通过对文中孩子的动作和心理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母子情深,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5.阅读金色花,联系上下文,说说第6段的作用。6.填写下表,比较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异同。相同点不同点金色花荷叶母亲思想内容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1.积累有关称呼的文学常识。(1)仔细
7、阅读课下相关人物的注释,补全知识小卡片(将字母填入对应的空格中)。A.谢太傅B.谢朗C.谢道福D.谢无奕E.王凝之F.陈太丘G.陈元方知识小卡片称名:尊对卑称名,卑自称也称名。举例:称字:对平辈或尊辈称字。举例:称号:对人称号也表示尊敬。举例:东坡居士称官名:把官名用作对人的称谓。举例:称官地: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举例:(2)根据语境,在空格处补全称呼。客问元方:“在不?”元方日:“君与期日中。日中不至2.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文言词句方法解释元方入门不原字源推测法:鹿(甲骨文)(1)太丘舍去参考成语法:扬长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目中。课内迁移法:而且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与
8、人期行,相等而去。查阅字典法:积,聚积。托付,委托。抛弃,舍弃。放置。曲折。(填序号)(4)3.根据要求,梳理故事的基本信息。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人物时间地点背景4.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梳理友人和元方的表现及人物形象。友人元方称呼“”一“非人”“君”一”君”说话方式“问”一“”“答日,一“日”人物形象5.下面哪一项或几项可能是谢太傅听完儿女回答后的心理活动?请你选择其中的一项,简述理由。A.谢道镉的柳絮之比更胜一筹啊。B.撒盐之比和柳絮之比都很不错。C.家中晚辈都能机智应答,人才辈出啊。D.谢朗的回答倒是很符合他男孩的特点。E.谢道镉的回答真是谦逊又自信。6.下面是你在学习咏雪时针对结尾句的探究
9、过程,请根据要求补全相关内容。(1)结尾句让你想起了两句话,请你借助互联网,分别写出两句话中“王谢”“王与马”分别指的是什么。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王马马,共天下。王:马:(4)经过反复诵读,你决定在哪里重读,在哪里拖长?试着简述你的理由。(5)下面是你对结尾句的探究结果,经过反复思考后,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oA.这句话介绍谢道福出生在谢家,嫁入王家,不仅出身好,归宿也很好。B.这句话特意提及谢道镉丈夫左将军的官职,隐含了对王凝之的赞许钦佩。C.这句话介绍谢道镉,隐含了对谢道镉文才高,自信、谦逊等特点的赞许。D.将谢道福出身与归宿放在一起介绍,隐含了对谢家良好教育氛围的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第一 学期 第二 单元 普陀区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97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