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徐汇区).docx
《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徐汇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徐汇区).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作业第12课纪念白求恩1.这篇课文在中国曾产生过极大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家喻户晓。请设计2-3个问题采访你的祖辈、父辈,了解他们对这篇文章的印象与感受。采访记录单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方式采访对象问题一:被访者回答整理:问题二:被访者回答整理:问题三:被访者回答整理:2.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填充词语。rechen()狭隘paiqian()局尚chuncui()bibo()见异思迁麻木不仁漠不关心ninqingpazhng()(2)请从上面方框中的词语中各选一个褒义词和贬义词,并分别造句。褒义词:造句:贬义词:造句: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
2、思路框架图。白求恩事迹所体现的精神其他人的表现提出号召第1段:他不远万里 来到中国,把中国人 民的解放事业当作 他自己的事业。(1)秉持狭隘民族 主义、狭隘爱国 主义(2)第2段:毫不利己专门小(5) 利人的精神 N-Z(3)第3段:(6) _(4) lj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4 .课文中有不少语句颇具语言表现力,请从下列语句中任选一句加以分析。A.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B.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
3、,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我选择()句分析:5 .有同学认为应将下面对白求恩的具体描写添加到课文中,使得文章更生动形象,你是否认同?请阐述理由。麻醉师给伤员上了药。麻醉深酣还要等待一会儿,白大夫就利用这片刻的时间给医务人员讲离断术的历史:“最初,还没有发明血管钳子,止血是用烙铁。十六世纪时,一切创伤都是用烙铁烧灼或用沸油注烫作正当治疗”手术开始了,那十多个人一声不响地注视着。直到半夜才把五个手术做完。顾部长请白大夫去吃饭,可是白大夫回到自己屋子里,脱下衣服,又跑到病房里去了。他一一去看刚才做过手术的伤员,用生硬的中国话直接问:“好不好?”伤员们都说:“好。”他乐得简直要跳起来。他对潘同志说:“只要
4、伤员告诉我一声好,那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快乐了。”6 .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1)下列句子的正确顺序是:A.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B.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C.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D.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E.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F.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2)仿写E句,谈谈你对某种可贵的精神或品质的认识。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5、1)如果他慷概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错字应改为(2)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募言。错字应改为2.根据文章内容,理解词语的含义。(1)给加点词选择合适的义项。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A.因不合心意的事而产生不愉快的情绪B.活力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淮。()A.做出从来没有过的事物B.挣得;获取(2)“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廖,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以下不属于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的一项是()A.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B.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
6、气的微风。C.老人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D.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3.勾画文中标志时间和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按要求完成思维导图。(1)根据课文内容,在方框内填写牧羊人和高原的情况。牧羊人一个人生活,牧牧羊人年事已高,住在凭羊,同时种树。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A第一次世界大战BCD1910-1913年1919年1920年1945年高原已萌发生机,树木蔚然成林,有了溪水。(2)阅读下面的材料,该背景事件应填入上图ABCD中的()处。第二次世界大战(1931年9月18日7945年9月2日),简称二战,亦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战争范围从欧
7、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0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1944年8月15日,盟军发起普罗旺斯登陆。这是盟军为彻底战胜德国法西斯在法国南部开辟新战场、为解放被德国法西斯占领的法国发动的重大战役。4.“我”在与牧羊人多次见面的过程中,对他的了解越来越深入,结合下列语句分析。(1)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牧羊人“并不在意”的是什么?由此你会如何评价他?(2)A.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B.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
8、过树林的响声。请圈画A、B两句中的关键词,体会“我”前后两次感受到的风有何不同?高原环境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应归功于牧羊人的哪些品质?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至少写出两点)5.随着对牧羊人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我”在文中多次发表议论,请辨析下面三句话想表达的情感有何变化?情感变化作者的议论初次 见面再次 见面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 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 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 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 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 样创造。(2)第二次到高原,看到眼前环境发 生巨大变化,被牧羊人坚毅的精神所感动, 内心深受鼓舞,体会到人类可以通过创造 带来希望。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
9、秘泉水。最后 一次 见面(3)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6.今年某少年儿童出版社计划将本文出版成绘本读物,找了与本文相关的各类作品,发现它们的标题各不相同:时间标题出处1953年种植希望与幸福的人美国读者文摘2011年植树的男人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6年植树的牧羊人统编教材(1)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你觉得新绘本用哪个标题比较好?请说明理由。(2)为了让读者选购书籍时从封面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想在标题上方写一句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富有哲理性的语句,你会写: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1.基础训练(1)根据拼音写
10、出汉字。直到56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感受到当年那股zhu6()人的热浪。我缓慢地爬着,尽可能贴近里侧,紧紧地bd()住岩石的表面。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xun()o(我)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ye()了一下。(2)请把方框中的词语,分别填入下列句子的空格中,使语义顺畅。虚弱瘦弱病弱强壮粗壮但是在过去的八年岁月中,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的孩子,并将妈妈的警告牢记在心一一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而且不能冒险。我的心在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他是个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2 .同学们想以四格漫画的形式重现整个事件。请你参照漫画已有部分填空
11、,完成漫画的文字部分。伙伴们打算爬悬崖以寻求刺激,(1)“我”在他们的鼓动下也决定参与这次冒险。“我”顺利爬下了悬崖,内心充满了骄傲与成就感,获得了人生的启示。3 .同学们朗读第8段时,在处理重音时出现了以下两种情况:“悬崖底下的地面看起来非常遥远;K聚滑一下,我就会掉下去,撞上崖壁,然后摔到岩石上,摔个粉碎。”“悬崖底下的地面看起来非常遥远;只要净一下,我就会掉下去,摸上崖壁,然后号到岩石上,跨个粉碎。”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4.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表格,以爸爸为第一人称讲述这个故事,请帮助他填写。表现心理来到悬崖脚下,看到儿子惊惧至麻木的样子,我以很平常的口吻告诉他该下山回家吃饭了。(1)
12、(2)我想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消除儿子认为自己无能的错误认知,并给予他内心的支持。(3)我希望儿子意识到每次迈一步是轻而易举的,并以不断地鼓励增强儿子的信心。最终,我用强壮的臂弯接住了迈出最后(4)一步、扑进怀里的儿子。5.同学们想以短视频的方式呈现课文故事。文中第6、O段有两处环境描写,你建议将哪一段环境描写拍为特写镜头,说说理由。医)特写:即近距离拍摄,放大、强调事物或人的局部,给观众以强烈感受。6.莫顿亨特是心理学家,回忆自己这段刻骨铭心的童年往事时,心理描写尤为真实、细腻,另外还有一些动作、环境描写也从侧面写出人物的心理。你有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情感体验吗?请以“令我的一刻”为标题,仿照课文
13、中的你最喜欢的一个片段,写一段话(100字左右)。(提示:横线上可以填喜悦、兴奋、感动、伤心、愧疚、沮丧等。)第15课诫子书1.阅读书下注释,完成填空。(1)解释题目的意思:O(2)本文作者是,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琅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静以修身静:(2)馋以养德俭:(3)阳志明:(4)蒙远致:(5)期精励:(6)陟躁险:(7)穷庐庐:(8)将复何及及:3 .用“/”划分朗读节奏,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4 .梳理作者行文思路,填写下表。作者观点:“只有“、“”才诫子书阐发“静”的价值能“明志”、
14、“致远”。(反)“”须“学”也,“学”须“”而有“。(正反)切忌“”和“L(反)恳切地规劝儿子不能荒废学业,暗含之意。5 .如果将原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改为“夫学需静也,才需学也,学能广才,志能成学”,表达效果有何不同?6 .文章中提到了成才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请同学们阅读以下材料,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阐述对如何才能成才的理解。(80字左右)串)“学”也作 “数”,是学习、接受教 育。说文:“教,觉悟 也。”字的下部是一间 房屋形状,屋里有一小 儿,表示培养学子。字的 上部是两手摆弄算筹的 样子,表示合力兴学。整 个字表示对孩子进行启 蒙教育使之觉悟。志,
15、意也。字的下部是一颗心的样子,表 示与人的心理和思想活动 有关,引申表示为意愿或 决心。字的上部是脚的样 子,表示运动、活动,脚 是用来走路的重要器官, 走路自然要达到某一目的 地,引申出“至、到”的意 思。整个字表示指明内心 的趋向,引申指目标。醴叱四时也。字的左 边是一个太阳,字的右边上半 部分是脚的样子,表示太阳运 行,时间在走动。字的右边下半 部分像一只手,中医把手腕边 上用手按时可以觉察到脉搏的 部分叫做“寸口”,这部分离 手掌约一寸,在这里代表计量, 说明“时”是有量的。整个字 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引申之为 凡岁月日刻之用。个人、集团、 国家必须抓住当时出现的机 遇,才有利于取得成功
16、,故“时” 还引申为时机。写作:思路要清晰语文老师要求以二三事为题,写一篇记人的文章,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打算先合作思考,再动笔写作。任务一:同学们讨论后提出以下问题,请你给这些问题排序,帮大家理清思路()通过这篇文章,我想表达对这个人怎样的情感? 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这个人有怎样的特点? 标题中横线上可以写谁呢? 一直以来,我对这个人的认知或情感有没有什么变化?标题要求写“二三事”,那么,这个人可写的事情有哪些呢?这个人的这些事给我带来怎样的影响?我要选择哪些事组合成一篇文章?A.B.C.D.任务二:小文同学想到了很多关于奶奶的小事,但是却不知道要将哪些材料写到自己的作文里。 从来没用过智能机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第一 学期 第四 单元 徐汇区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97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