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教科版上册科学教案和课课练及答案124页.docx
《三年级教科版上册科学教案和课课练及答案12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教科版上册科学教案和课课练及答案124页.docx(12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本文件有:1、三年级全册教案(3-80页)2、三年级上册全册课课练及答案(81-124页)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备课人:学校:年月一一年月年第学期三年级上册备课进度计划安排序号课题题目备课课时备课时间备注第一单元、水1水到哪里去了2水沸腾了3水结冰了4水融化了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6加快溶解7混合与分离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二单元、空气1感受空气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3压缩空气4空气有质量吗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6我们来做“热气球”7风的成因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第三单元、天气1我们关心天气2认识气温计3测量气温4测量降水量5观测风6观察云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第一单元水
2、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3、认识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液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准备务媒体课件、热水、实验器材、实验记录G。板书设计L水到哪里去了水蒸发(吸热).水蒸气态/无色、气态(看得见(无味、看不见)摸得者透明J摸不着J.有固定会流动/没有固定/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
3、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洁水板“水”,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2 .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3 .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程二、探索: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1.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2 .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小结:哦,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3 .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
4、现象。(学生举例)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4 .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水是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呢?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5 .学生分小组讨论方法。6 .交流方法。7 .课前的实验方法参考实验要在前几天完成实验并记录。方法一:准备两个大小、形状一致的透明水杯,向两杯水中加入相同量的水,并做好起始水位的标记,其中一个杯子用塑料薄膜盖好并用皮筋扎紧,另一个敞口。两个杯子同时放置在同一个通风、向阳的位置一段时间(注意不能去碰,以免影响实验效果),观察并记录下实验
5、现象。方法二:将一只塑料盒倒扣在地面,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8 、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3分钟)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1.围绕三个问题,学生先进行小组内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2.派代表作集体交流,问题逐个解决。问题: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小结:没有盖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都“跑”到空气中了,而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住了。问题二: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预设:一是小水珠,二是水蒸气小结:这确切地来说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小水滴。问题三: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水蒸气也是水吗?(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形成韦恩图,学生补充修改自己
6、的活动手册。)四、拓展(预设2分钟)思号:水蒸气叮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请你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信息。形成性课堂练习1 .下列关于水蒸气的颜色描述正确的是()oA.白色B.无色C.透明2 .下列关于水蒸气的形状描述正确的是()。A.没有形状B.有固定形状C.没有固定形状3 .下列关于水蒸气的体积描述正确的是()。A.没有体积B.有固定体积C.没有固定体积教学反思2、水沸腾了教学目标1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温度不再发生变化。2 .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难点认识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了解不同情况下水
7、的沸点可能会不一样。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水、玻璃器皿板书设计2.水沸腾了水中:气泡产生水加热水面:气泡破裂水面上:热气产生水沸腾:IoOe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大大增加。(响水不开,开水不响)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课件出示图片提问:你烧过水吗?提问: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2.揭示课题:水沸腾了(板书)二、探索:给水杯里的水加热(预设20分钟)(一)预测活动(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记录在书本的记录框里。(预设:(1)说:水里看见气泡,水面上看见白色的气体等;(2)用画图的形式。
8、)(二)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材料准备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1.给水加热的实验,我们的需要安装什么样的装置呢?2 .ppt展示实验装置,认识实验器材名称及作用。3 .结合微课或其他视频了解酒精灯的使用。酒精灯使用参考视频(可用其他微课、网络视频):4,结合ppt,学生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教师补充介绍。)5 实验安全提示。6 .分组组装实验装置,开展实验,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屏幕出示电子计时器或分组提供计时器。)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8分钟)1 .提问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水在加
9、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见杯底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了,水面看见热气产生。2 .提问: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正常压强下是100。(同时让学生明确温度计的100e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Q)提问: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了什么现象?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温度保持不变。3.演示实验:水变成水蒸气的体积变化小结: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形成性课堂练习1 .正常压强下,水沸腾的温度是().90B.100C.602 .水沸腾时的温度()A.不断上升B.保持不变C.逐渐下降3 .水变成水蒸气,它的体积()A.不变B.变大C.变
10、小教学反思3、水结冰了教学目标1当环境温度低于OC,水的温度卜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3、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重难点1、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2、水为什么会结成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组: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板书设计3.水结冰了凝固(Oc或Oe以下)水(液态)冰(固态)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冰的观察1、师: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2、师: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
11、,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板书:水结冰了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48的思维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1、师:我们知道r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2、指导学生,然后请学生讲讲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三、拓展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板书:水(液态)冰(固态)2、师:现在知道为什么冬天有时候河里会结冰了吗?何家也自己去做一块冰。形1.当水的温度下降到()的时候,水开始结冰成A.3B.O0CC.
12、-3性课2.装有冰块的烧杯外壁会有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可配图堂A.可能是从杯子里渗出来练B.可能是杯子里的冰变成的习C.可能是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3.在冰里加入一些盐会使得冰的温度()A.会上升B.不变C.会下降教学反思4、水融化了教学目标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3、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4、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重难点1、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2、探究促进
13、冰融化的因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板书设计4.冰融化了吸收热量冰固态-水液态-互相转化热量水蒸气气态-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察冰的融化1、师:上门课我们探究后得;1;r液态的水在OC以下就会凝固成喝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做出预测。3、师: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这节课让我们起亲自来看一看。板书:冰融化了4、学生介绍观察方法,师生共同补充。5、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然后根据这些现象总结。二、加快冰的融化三、拓展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板书:冰(固态)水(
14、液态)2、师:在冰融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新的问题出现吗?(如水珠是从哪里的?)形成性课堂练习1 .下列方法中,不能加快冰的融化速度的是()oA.晒太阳B.用手捂C.放在OC以下的冰柜里2 .试管中的冰在完全融化成水后,我们发现体积()。A.变小B.变大C.不变3 .冰在融化成水的过程中形态从()。A.固态转化成液态B.气态转化成液态C.液态转化成固态教学反思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目标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2、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3、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重难点【
15、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装50毫升水的烧杯1个、搅拌棒1个、不同型号的勺子2个、汽水1瓶、注射器1个。板书设计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食盐、小苏打、白糖、红熊、味精、碱水量统一每次加入量相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小组12345678食盐小苏打我们的发现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溶解的份数多,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少.教学课时1课时-、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杯溶液,请学生品尝。(出示糖水溶液与盐水溶液)问:是什么味道?为什么?回顾“溶解”的概念。2、在同一杯水中,哪一种物质溶解的多一些呢
16、?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板书课题: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二、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程师:今天我们用食盐和小苏打做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1、观察比较食盐与小苏打,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2、引导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同时思考在这个实验中哪些数据是相同的?哪些数据要改变的?3、交流方案及强调实验当中的注意事项。4、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5、实验报告会实验汇报。三、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总结得出:气体既能溶解在水中,又能从水中析出,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在水中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四.课堂评价与小结形成性课堂练习1. 100毫升
17、水大约能溶解()克食盐A.20B.35C.1002. 5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克小苏打.1B.4C.103. 下列物体组合中,都能溶于水的是()白糖食盐面粉沙子碱食用油.B.C.教学反思6、加快溶解教学1、理解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目标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2、嫩感受对比实验意义,亲身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活动过程。3、培养善于观察思考的生活习惯,体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几种因素。【教学难点】感受对比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问题。教学多媒体课件准备每组四个杯子、一根搅拌棒,小勺、冷水、热水、
18、食盐、冰糖、白砂糖、水果糖、实验记录单等。6.加快溶解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板书设计加快溶解的方法:用热水搅拌教学1课时课时一、创设问题情景,激起探究兴趣教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溶解的快与慢”。(板书)二、探究哪一个溶解得快学(一)学生讨论、探究过1、猜一猜,想一想:用哪些方法可以使食盐或糖溶解的快些?2、下面我们就来做两个对比实验:一是“搅拌叮不搅拌”;二是“冷水与热水”。(出示课件)程3、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小结:(出示课件: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二)师生合作探究实验活动1、怎样来做这两个实验呢?2、出示“搅拌与不搅拌”实验步骤:(出示课件)3、出示:冷水与热水的实验步骤:(出示
19、课件)4、学生分组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5、小结:搅拌和温度对溶解快慢有影响。三、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小结:A、搅拌能加快溶解;B、热水可以加快溶解;C、捣碎可以加快溶解。四、吃糖比赛游戏五、课堂小结。形成性课堂练习1 .在做对比实验时,我们可以改变()条件。A.一个B.两个C.三个2 .在做“温度与溶解快慢关系”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oA.水的温度B.搅拌情况C.食盐的多少3 .下列各种措施中,不能加快食盐溶解的是()。A.搅拌B.用热水C.加盐教学反思7、混合与分离教学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目标2、能运用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等工具进行简单的观察实
20、验,经历观察比较、描述溶解前后盐粒特征的过程。3、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教学难点:理解减少溶液中的水分可以进行分离盐和水。教学多媒体课件准备饱和盐水1、食盐1、沙、滤纸、清水1、蒸发皿1、放大镜1、石棉网1、酒精灯1、三脚架Io板书7.混合与分离设计食盐能溶解在水中过滤蒸发沙不能溶解在水中教学1课时课时(一)如何分离食盐和沙教课件出示实验步骤:仔细观察过滤前后烧杯中的液体和滤纸的变化,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学实验分析:溶解的主要特点是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过实心结论:食盐溶
21、解在水中了,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将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沙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程(二)分离食盐和水L学生设计实验方案。2.分组实验:用加热的办法让水分蒸发减少,观察蒸发皿里食盐与水的变化。(在分组实验前,教师应强调安全事项:卜注意酒精灯的正确使用;2、加热后的蒸发皿、石棉网很烫,不要触摸。)(三)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是盐吗1.交流汇报:2.结论:白色颗粒外观和盐一样,又能溶于水,是盐。可见用蒸发减少水分,可以分离出食盐。(四)海水制盐了解海水晒盐的工艺过程。(五)联系生活,拓展外延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如果遇到其他溶液你能分离吗?教师引导学生课后自行去探究.形成性课堂练习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教科版 上册 科学教案 课课练 答案 124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98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