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创新与发展报告(2023年).docx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创新与发展报告(2023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创新与发展报告(2023年).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目录1引言042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资本市场表现073战略认知视角的“专精特新特征分析224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创新与发展指标分析345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技术战略分析436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487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景气预期528“专精特新的区域分布与势态639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国产替代分析6810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数字化关注分析728311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ESG表现77附录专精特新企业已经日益成为中国国家创新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构成和关键力量。自从中国确立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创新主体之后,中国政府对于增强产业界的创新活动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专、精、特、新”本身蕴含了创新驱动发
2、展的内在特征,因而专精特新企业可以借助它们在市场机制下的灵活性优势、对效率的持续性追求、在数量上和分布上的广泛性,为国家创新系统注入新的活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中国提出2025制造强国的发展目标之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成为了必然的选择。由于制造业为中国带来了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诸多机会,如何推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通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来提供强有力的推进力量,从而与那些不断发展的中国本土大型制造业企业的拉动作用形成有效互补与相互增强。尤其是随着2018年之后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制造业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有着更为强烈的倾向去增强在全球
3、分工体系中的系统优势、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中的完整性和自主可控性,以应对逆全球化时代国家竞争中所面临的一些系统性冲击。在全球环境下以国家政策和产业政策形式形成的对中国制造业的遏制,是单个企业难以通过自身力量来应对的,需要整个产业链尤其是本土产业链的支撑来对冲这种外部不可控风险。在此情形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被赋予了在中国制造产业价值链与供应链中填空自短板的使命。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层面来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如何增强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是中国政府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不论是在理论逻辑上还是实证证据上,都表明了“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是增强经济增长韧性的重要基础。就此而言,专精特新企业所具有的创新
4、驱动特性,加之“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一千家单项冠军企业”的梯度型企业培育体系,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获得更有韧性增长的重要承载基础。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呈现出了独特的四维特征I,如图1-】所示。1对中国1专精特新”四字诀的详细解读见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创新与发展报告(2022年)中的第2章,本报告中不作详尽论述。“专字诀长期主义战略意义上的聚焦将为客户带来价值视为长期明寺的原则特字诀对中国的由新解读“精字诀新”字诀将发展视为创新驱动的结果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始终以业务增长为核心图1-1对中国“专精特新”的重新解读为此,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
5、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关注的重点之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也纷纷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期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给出更好的方向指导和资源支持。如图1-2所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的数量连年增加。到2023年6月30日止,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一共公布了5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第一批248家(2018年),第二批1744家(2020年),第三批2930家(2021年),第四批4357家(2022年),以及最近公示的第五批3671家(2023年)。新增企业数量一企业总数图12工信部前五批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本报告围绕着上述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的上市和挂牌公司展开分析,具体包括在A股沪深主板(196家
6、)、创业板(319家)、科创板(270家)、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交所”)(100家)、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919家)上市或挂牌2的1804家2023年已公开年报的上市专精特新企业,见图1-3。2根据,:非上市公众公司监俗管理办法.新三板挂牌企业属于“非上市公众公司”,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本报告将新三板挂牌企业与A股沪深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这些上市公司统称为上市公司。个别章节(第2重)出于分析的鬻要会区别上市公司和挂牌公司。新增上市企业数量一上市企业总数图1-3工信部前五批专精特新上市企业数量(本报告研究使用)我们之所以选择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是基于如下方面的
7、考虑:(】)数据可得性与连续性。一上市公司由于年报发布上的监管要求,以及发布时间上的连续性,可以很好地保证我们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可得性,尤其是逐年发布的年报数据可以让我们可以以年度报告的方式来发布持续性的系列研究报告;(2)样本代表性。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上市数量在不断增加,这些能够上市的企业不论是在质量上还是特点上,都具有很好的群体代表性;(3)多元数据融合性。一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开信息具有很高的丰富性,满足我们在分析过程中能够不仅使用财务信息所生成的量化数据,更可以深度挖掘上市公司的专利信息以及发布的文本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换成量化数据,从而形成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全景性刻画和认知o这种多
8、元信息的融合,以及定性数据的定量分析,也是本研究报告的特色之一。报告分析所用的财务数据主要来源于(wind)数据库,其中部分缺失字段由研究团队人员从各企业的年度报告中获取并补充,专利数据则整理自inc。Pat全球专利数据库。其次,我们通过Python爬虫功能归集整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深交所”)、北交所以及新三板的共计1804家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作为各章节文本分析部分的数据池。A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大部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分布特征和上市企业的财务表现(第2章)、专精特新战略分析(第3、4、5、6章)、专精特新时间与空间分布分析(第7、8章
9、)和专精特新专题分析(第9、10、11章)。具体来说,在战略分析部分,我们在第3章着重分析了专精特新上市企业在创新与发展上的战略倾向;在第4章和第5章采取聚类分析方法生成专精特新企业的竞争战略和技术战略类型,并由此展开不同类型竞争战略或技术战略群组的特点分析;在第6章主要探讨了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目前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在专精特新时间与空间分布分析部分,我们在第7章提供了一个通过基于文本编码的量化分析来生成专精特新企业的业务景气预期指数,由此给出了公司层和行业层业务景气量化分析结果;在第8章从地域分布角度对不同区域专精特新企业的分布特点展开了具体的数据分析;在专精特新主题分析部分,我们在第9章针对
10、当前的一个具有特别含义的议题“国产化替代”进行分析;在第10章和第11章则对“数字化”和“ESG这两个当前的热点议题展开了数据分析。相对于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创新与发展报告(2022年)而言,2023年报告在第3章到第10章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及具体指标测度延用了2022年报告中的技术性设计。同时,2023年报告相对2022年报告的不同之处在于:(】)研究总体样本从2022年报告中的工信部评定第一批到第三批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拓展到工信部评定的第一批到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2)研究报告增加了第2章来分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分布特征和上市企业的财务表现,以及第11章对专精特新
11、上市公司的ESG表现进行了分析;(3)在各章节中,为了进一步探讨近两年专精特新公司的发展趋势,2023年报告对于具体指标进行了与2022年的对比,增加了对于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趋势分析。新小巨人ES米市场表现一与德国的“隐形冠军”和日本的“GNT企业”3相比,中国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之路具有国家引导和产业关联的重要特征。中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四级梯度的专精特新培育体系相得益彰,通过赋能技术型和创新型企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中国经济从要素夷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型,进而实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2019年3月1日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交所”)发布了相关的业
12、务规则和配套指引,拉开了科创板的序幕。科创板定位于优先支持符合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等先进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突出、行业地位突出或者市场认可度高等的科技创新企业发行上市,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节能六大产业。从其五套上市标准来看,如第二套的收入规模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以及第五套的非盈利企业,科创板支持拥有核心技术的中小“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作为专精特新企业的佼佼者和排头兵,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标准需要满足专、精、特、新、链、品六个方面的所有指标要求九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和产业链配套、主导产品所属领域指标一般低于
13、科创板的要求,即科创板在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占比、发明专利、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要求更高,但主旨精神一致。比如科创板鼓励掌握关键设备、关键产品、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并能实现国产替代的企业上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要发挥“补短板”“锻长链”和“填空白”的重要作用,原则上从事的细分市场属于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或符合制造强国战略的十大重点产业领域5或属于网络强国建设的信息基础设施、关键核心技术、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领域等产品。对于个别精细、特色化和创新指标的要求,科创板的要求反而更为“宽松”,比如未设置市场占有率和资产负债率指标,以及当营业收
14、入小于5000万时,未要求研发人员占比需达50以上一体现了“宽基”的特点,但科创板隐含的“硬科技”属性要求更高。2022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获得通过。随后中国证监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深交所”)发布配套规则,征求市场意见。同年7月10日,深交所宣布实施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交易特别规定o创业板弱化了产业属性,提出来了负面清单(限制类和禁止类),通过研发投入、研发增长率、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等判断创新型创业企业,并单独就制造业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或者数字经济等现代产业体系领域提出来单独的三年营业收入不低于复合增值率30
15、的楣准。创业板和科创板(“双创”)共同推进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上市。创业板是满足条件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目标资本市场之一。3GNTSClobalNicheToP的简称,GNT企业是指专门从事细分领域业务和服务利基(Niche)市场,并在国际上具备竞争优势的头部企业。日本经济产业省自2014年评选并发布日本全球利基100强报告o4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企业(2022)63号),发布日期2022年6月1日。5源于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发布日期2015年5月19日。此外,2021年9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20
16、21年全球服务贸易峰会致辞并宣布成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交所”)。北交所在建设过程中坚持错位发展,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赛道偏向专精特新企业,有别于科创板的硬科技和创业板的三创四新的服务对象定位。从上市标准来看,北交所比科创板和创业板更具有包容性,并在信息披露、减持、股权激励等设置上更适合中小企业特征。2023年9月1日,证监会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共有19条内容(简称“深改19条“),全力推进北交所高速发展。在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动态调整IPo审核节奏的情况下,北交所或将成为专精特新成长型企业的新赛道。专精特新企业的上市主要集中于中国的A股资本市场,境
17、外上市相对较少。截至2023年8月31日约有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其中2家已提出了返回A股(H+A模式)的辅导备案。事实上,香港交易所自2018年4月30日新增第18A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规则后,于2023年3月正式发布了18C章节,提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新能源及节能环保、先进材料和新食品及农业技术的五大特专行业,与上交所的科创板上市路径上实现交叉呼应,为科技创新企业尽早上市也提供了条件。专精特新企业的上市亦有境外资本市场可以考虑,香港交易所对未商业化或商业化起步阶段的企业估值要求高,同时对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持股要求等做了规定。综上可以看出,过往几年资本市场改革,已形
18、成了多层次、多标准的资本市场,为专精特新企业的上市提供了便利。随着资本市场的动态发展,上市公司结构、投资者结构、估值体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估值等各方面会趋于理性。本章通过研究专精特新上市企业和挂牌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分布特征、估值和财务表现以及IPO动态,希望能为专精特新企业的上市之路提供一些参考和启TFoI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分布特征2023年7月,第五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陆续出炉,全国总计3,671家。至此,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累计12,950家。我们基于数据库中不同板块的上市企业、全国中小企业的股份转让系统的挂牌企业、上市辅导备案企业以及IPO动态
19、等企业信息匹配整理出截至2023年8月31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板块分布、行业分布、市值规模、类市盈率指标、类市销率指标以及上市动态。考虑到香港交易所上市和IPo排队的企业数量有限,本研究报告未包括境外上市的情况。科创板北交所创业板沪深主板新三板100亿10亿-50亿50亿-Ioo亿图2-1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挂牌板块数量分布图2-2专精特新上市企业市值分布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麻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医药制造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汽车制造业 直展制品业图2-
20、3截至2022年8月31日专精特新上市/挂牌企业行业数量分布来源:基于数据库信息匹配整理图2-4专精特新上市企业与非专精特新上市企业的平均市值对比注:图21、图2-2、图23和图2-4基于万的数据库信息匹配整理;图2-2和图2-4市值取数据库2023年8月31日市值计算,由于新三板交易相对不活跃,市场流动性不足,未考虑专精特新新三板挂牌企业;图24非专精特新上市企业取同类行业并删除了数少于10个专精特新企业的行业(具体请见2.2说明)。截至2023年8月31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共计95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929家6。上市板块以科创板和创业板为主,双创板块占比约为67.99,北交所
21、占比仅为12.21&沪深主板占比约21.13,其中约65.84毗企业是在2019年及以前上市,2020、2021和2022年在沪深主板的上市数量显著不及创业板和科创板。市值规模方面,专精特新企业整体市值以10亿-50亿估值的规模为主,占比约为52.9311除了北交所之外,专精特新企业的市值普遍低于同板块非专精特新上市企业的估值,体现了专精特新上市企业的“中小”属性。6专精特新上市企业和新三板挂牌企业合计1885家,与第一章引言中样本数1804家姓异主要系部分企业年报数据缺失未纳入样本及统计时间节点不同。从行业属性来看,专精特新上市和挂牌的1,885家企业中,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
22、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为代表的制造业企业数量最多,共760家,占比约40.3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类企业共455家,占比约为24.14a;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和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共227家,占比约为12.04;医药制造业企业共74家,占比约为3.9301。整体来说,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均有大批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和挂牌,而环保节能类企业相对较少,双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未来有突出技术含量的环保节能企业仍可以期待。图2-5专精特新上市企业与非专精特新上市企业的平均市值/净利润对比
23、图2-6专精特新上市企业与非专精特新上市企业的平均市值/营业收入对比注:图24和图2-6指标计算取自数据庠2023年8月31日市值和2022年度净利润和2022年度营业收入;对照组非专精特新上市企业取同类行业并删除了数量少于10个专精特新企业的行业(具体请见1.2说明);计算平均值时使用Trimmean函数剧除了52的两端极值。我们使用2023年8月31日的企业估值除以2022年净利润和2022年的营业收入,设计了类市盈率(PE)和类市销率(PS)指标,以检验专精特新上市企业与同板块的其他非专精特新企业是否有显著差异。另外,为了剔除极端企业的影响,我们在计算平均值时使用Trimmean函数剔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精特新 上市公司 创新 发展 报告 2023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98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