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特殊地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功能保护研究.docx
《中国西部特殊地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功能保护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西部特殊地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功能保护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国西部特殊地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功能保护研究邵景力我国西北内陆平原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区,天然水资源匮乏,地下水不仅是重要的水资源,而且是敏感的环境要素,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已导致一些地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资源逐步枯竭,以及绿洲湿地退化、土地荒漠化等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而在我国西南岩溶区,尽管降水资源丰富,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也造成石漠化区和湿地退化等水环境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当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22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了重点项目“我国西部特殊地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功能保护”(2022YFC406100,2022-2022),旨在通过多
2、学科交叉与联合攻关,揭示变化环境下流域尺度地下水-生态系统时空演化机理,阐明地下水生态功能危机形成机制及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生态功能退化的标志特征与可控性,研发适用我国西部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地下水合理开发与生态功能保护的理论和探测、监控、识别、预警及全流域精准调控关键技术,并开展地下水调控的应用示范。基于本重点研发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本刊特刊出“特殊地貌区地下水循环演化与生态研究”专栏,共7篇学术论文,主要内容包括我国西北内陆河流域和西南岩溶区地下水循环演化规律及其生态效应研究,地下水生态功能及其地下水水位控制阈值研究,地下水-地表水体关系研究,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了地下水-生态调查、地下水和包气带监
3、测和试验、数值模拟、生态遥感、应用示范等。变化环境下流域水循环及其生态响应是本重点研发项目的关键科学问题,张光辉教授等撰写的西北内陆流域下游区天然绿洲退变主因与机制以石羊河流域、艾丁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近50年的水文地质、地下水开发利用、地下水监测、土地利用、遥感等资料,针对下游区天然绿洲退变主因与机制问题,应用流域水循环和水量均衡理论、时间序列分析和地学多元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绿洲退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人类活动,给出了灌溉面积增加与下游绿洲面积减少的定量关系。陈喜教授等撰写的西北内陆河流域水循环和生态演变与功能保障机制研究,针对内陆河流域上、中、下游水循环与生态退化的历史演变以及新形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西部 特殊 地貌 地下水 开发利用 生态环境 功能 保护 研究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99869.html